【別名】: 紫葉小檗、紫葉女貞
【學名】:Berberis thunbergii var. atroprupurea
【科屬】:小檗科小檗屬
【產地及分布】:紫葉小檗為小檗的栽培變種,是20年代在歐洲培育出來的優良種類,現各地有栽培。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高約1~2m,多分枝。葉倒卵形或菱狀卵形,深紅至紫色,幼枝紫紅色,老枝灰褐色或紫褐色?;ㄐ騻阈位蚪厣?,黃白色。果熟后亦紅艷美麗,是良好的觀果、觀葉和刺籬材料。同屬種有金葉小檗(B.thunbergii ‘Aurea’)、花紅小檗(B.thunbergii ‘Harleguin’)、枚花小檗(B.thunbergii ‘Rose Glow’)
【觀賞期】:花期6~7月,果熟期9~11月。
【習性】:紫葉小檗的適應性強。喜陽,耐半陰,但在光線稍差或密度過大時部分葉片會返綠。耐旱性強,適生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寒,但10℃以下要預防寒害,不畏炎熱高溫。萌蘗性強,耐修剪整形。
【繁殖及栽培管理】: 可用播種、扦插或高壓法繁殖,春、秋兩季皆可。種子發芽適溫約15~22℃。栽培以砂質壤土{zj0},排水力求良好。栽培地點全日照或半日照均理想。施肥可用有機肥料或氮、磷、鉀,每月施用一次,幼株定植后摘心或酌加修剪一次,可促側枝生長。冬季落葉后整枝一次,維護樹形美觀。春夏水分補給要充足。病蟲害較少.有少量大蓑蛾危害,可用黑光燈或性刺js誘殺成蟲,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