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素是一類屬于雙萜類化合物的植物js。1926年日本病理學家黑澤在水稻惡苗病的研究中發現水稻植株發生徒長是由赤霉菌的分泌物所引起的。1935年日本藪田從水稻赤霉菌中分離出一種活性制品,并得到結晶,定名為赤霉素{dy}種被分離鑒定的赤霉素稱為赤霉酸現已從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中分離出70余種赤霉素。因為赤霉素都含有羧基,故呈酸性。內源赤霉素以游離和結合型兩種形態存在,可以互相轉化。
赤霉素pH值3的溶液中最穩定,pH值過高或過低都會使赤霉素變成無生理活性的偽赤霉素或赤霉烯酸。赤霉素的前體是貝殼杉烯。某些生長延緩劑,如阿莫和矮壯素等能抑制貝殼杉烯的形成,福斯方能抑制貝殼杉烯轉變為赤霉素。赤霉素在植物體內的形成部位一般是嫩葉、芽、幼根以及未成熟的種子等幼嫩組織。不同的赤霉素存在于各種植物不同的器官內。幼葉和嫩枝頂端形成的赤霉素通過韌皮部輸出,根中生成的赤霉素通過木質部向上運輸。
赤霉素中生理活性最強、研究最多的是GA3,它能顯著地促進植物莖、葉生長,特別是對遺傳型和生理型的矮生植物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能代替某些種子萌發所需要的光照和低溫條件,從而促進發芽;可使長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條件下開花,縮短生活周期;能誘導開花,增加瓜類的雄花數,誘導單性結實,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生長,延緩果實衰老。除此之外,GA3還可用于防止果皮腐爛;在棉花盛花期噴灑能減少蕾鈴脫落;馬鈴薯浸種可打破休眠;大麥浸種可提高麥芽糖產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