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濟南弘賢書院璽墨書法為大家介紹的是 唐代碑刻——《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體代表作之一。
<div>
公元632年鐫立于麟游(今屬陜西)。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
</div>
<div>
書法鑒賞:
</div>
<div>
尺寸:碑gao247厘米,寬120厘米
</div>
<div>
碑文24行,每行50字
</div>
<div>
該書作筆力勁健,點畫雖然瘦硬,但神采豐潤飽滿,向上的挑筆出鋒含蓄,帶有隸書筆意。字體結構典雅大方,法式嚴謹,看似平正,實則險勁。字形采用長方形態勢,字句、行距都較大,章法顯得寬松而清晰。
</div>
<div>
九成宮書法
</div>
<p>
九成宮此碑文,往往使許多初學者產生誤解,一打眼看似很簡單,覺得容易上手,但是,寫上幾年就知道,能寫出歐陽詢這個水平,實在非屬易事。大家可以這么想,歐陽詢從小學寫字,寫這塊碑的時候已經70多歲,那就是已經所謂的達到了人書俱老的境界,已經達到了想寫不好都不可能的化境。自從歐陽詢辭世以后,歷代不乏模仿追慕者,但是,不要說超越,就是比肩的都沒有過,許多人寫白了頭,也就還是在照貓畫虎,僅得其形,未得其神韻。史上學歐者眾多,包括近代以學歐揚名者不在少數,但臨帖臨的形神兼備的沒有一個。于是,有些人就退而求其次,把歐楷面前加上了自己的姓氏,號稱某某氏歐楷了,這也是一種無奈!中國書法經數qian年文化積累,絢爛多姿,底蘊宏大!真的不需要創新,能繼承已經不錯了,更不要說像某些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創新、創新!回視書法歷史,你所謂創新的一筆,早已經湮沒在古人的筆墨之中了!
</p>
<p>
弘賢書院——璽墨書法1885311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