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在我國有許多神秘的色彩,參在中國可以說是一味可以包治百病的神藥。
明代zm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首次對人參做了詳細論述,認為人參幾乎就是一種包治百病的神藥,“能治男女一切虛癥”。
人參也由此身價百倍,其功效也很快就傳開,并且在中原地帶很快就被挖得絕種,只在東北的深山老林中還可找到,以致現在人們一提起人參,就以為是東北長白山特產,不知道在古代,山西上黨的人參才被視為佳品。
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人參食用歷史就已經有3000多年了。但社會發展至今,對人參的實際功效醫學界一直有著爭論。
長白山作為現代人參的{wy}出產地,每年采挖的野山參,參齡時間越長,價值越高,重量如果在五十克以上的野山參,想要長到這么大,那它就需要幾十年才能長成,大一些的要一二百年。俗話說:七兩為參,八兩為寶(指老秤)。
那么,怎么鑒別人參的時間長短?
人參的時間長短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其價值和功效的強弱,而人參時間長短鑒別也就變得尤為重要。
鑒定人參時間長短的方法,大體歸納為兩種:
一是看莖、葉、果實;
二是看參根。
可是,用人參的莖、葉還有果實來鑒定參的時間長短,可靠性也較差。一般我們多用參根來鑒定參的時間長短。
人參根似人形,系由蘆頭(頭部)、門芋(上肢)、主根(軀干)、側根(下肢)、須根(足)等組成。
主根形體有順體、菱體、疙瘩菱體等區別,其中順體多,菱體少。
人參根的蘆頭、皮色、紋理等,都可作為鑒定參齡的依據,但以蘆碗多少為準。
蘆碗是人參地上部莖葉逐年更生殘留的bh,有幾個蘆碗,就可以認為是幾年生。
但這些也大都是相對而言的,因為在園參生長前三年及山參生長前的幾十年,那時候的蘆碗,往往已經消失了或不太明顯了,這就在看莖、葉、果實的同時,我們也要憑經驗參照其他條件去鑒定參的時間長短。
經驗證明,山參不超過百年的是不會“圓蘆”的。一般挖掘出的山參,如果蘆圓且長,蘆碗又有幾十個,則這支人參定有百年以上。
人參若蘆圓長,皮老黃,紋細密,體形美,鞭條須,珍珠節多等,肯定是百年以上的老山珍,是罕見的珍品。
推薦閱讀:人參種類多該怎么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