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紅線: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等功能的生態功能重要區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經過了以下3個步驟:
一是開展科學評估。這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性工作,就是通過生態功能重要性評價和生態環境敏感脆弱性評價,在生態空間中科學系統地識別出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的區域,明確需保護的重點空間。
二是明確劃定范圍。依據科學評估結果,將生態功能相對極重要、極敏感脆弱的區域與禁止開發區域進行空間疊加,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從空間范圍看,主要涉及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明確的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濕地公園、飲用水水源地等禁止開發區域;此外,各地認為有必要嚴格保護、事關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區域,也應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如{gjj}生態公益林、重要濕地、極小種群棲息地等。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城鎮空間、農業空間是與生態空間并列的三大國土空間,為避免相互交叉,城鎮建成區、{yj}基本農田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
三是勘定邊界。生態保護紅線的邊界應以全國土地調查、地理國情普查等工作成果為基礎,結合已有保護地邊界和自然邊界,保證紅線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將紅線邊界落到具體地塊。生態保護紅線落地后,要查明紅線內各類基本信息,形成生態保護紅線數據“一個庫”、分布“一張圖”,在勘界基礎上設立統一規范的標識標牌,讓公眾真實感受到生態保護紅線的存在。
生態紅線,更要劃到每一個公民的心里。推進綠色發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新的增長點,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邁進生態文明新時代。作為國家的主人翁,每個人不僅享有呼吸新鮮空氣、喝干凈水、吃放心食物、生活在宜居環境中的權利,也負有呵護天青、水碧、空氣清新的義務。我們不是美麗中國的客人,而是美麗中國的主人和建設者。所以不僅要問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能為我們帶來什么,更要問我們能為生態文明建設做些什么。少開一次車,多走幾步路,不亂扔垃圾,隨手關水龍頭……每個人都應該樹立保衛生態紅線的良好意識,把降低資源消耗、減輕環境負擔的有益行動日常化。
生存不能違背自然規律。自然生態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的基礎條件和基本要素,自然生態的破壞,失衡,不僅會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發展,而且還可能會徹底毀滅人類。所以說,生態保護紅線對于維護國家或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 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必須實行嚴格保護。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根本,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重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