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佛教不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但佛教傳入我國的歷史已經非常悠久了。在我國的文化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如今大家在出去旅游的過程中,都會去一些佛教的寺廟里面燒香拜佛。要想感受最濃郁的佛教文化,那就一定要來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在安徽境內就有一座非常zm的佛教名山,每年都有無數位佛教信徒不遠千里來此朝拜。
這座佛教名山就是九華山,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被稱為“東南{dy}山”。據說,九華山之所以被叫做九華山是因為“詩仙”李白的一首《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他在詩中這樣寫“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因此更名為九華山。
九華山身為中國zm的佛教名山、“蓮花佛國”,從山麓到山頂名剎古寺林立,文物古跡眾多。在九十九座山峰上有將近80多座佛教建筑、1500多尊佛像、1300多件法器及佛教圣物。在九十九座山峰中,{zg}的是海拔1342米的十王峰。十王峰旁還有一座海拔1306米,僅低于十王峰與七賢峰的天臺峰。
天臺峰又被稱為天臺正頂,天臺峰雖然不是九華山{zg}的山峰。但是因為山上有很多zm的寺廟,沿途也有很多廟宇所以為稱為九華之首。在天臺峰的峰頂坐落著一座九華山位置{zg}、最zm的寺廟——天臺寺。
天臺寺也被稱為地藏寺或者是地藏禪院,因為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天臺寺是九華山眾多寺廟中地位{zg}的,同時也是九華山眾多寺廟中最zm祈福最靈驗的。所以天臺寺是佛教信徒們朝拜的必到之地,于是就有了“來到九華,不上天臺,等于白來”這一說法。
《地藏經》又被稱為《地藏菩薩本愿經》,經中記錄了救母的孝行,大悲大愿和諸佛菩薩的見證,地藏菩薩誓愿不可思議。在所有經典之中,教理淺顯易懂,又不需他人來傳授的,唯有此部《地藏菩薩本愿功德經》。
為什么叫“地藏”呢?
因為地能生長萬物?!安亍笔菍毑兀磺械膶毑囟荚诘乩镞?。這個藏,也可以說是藏起來,就是隱藏起來,一切寶藏萬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來。又有無量無邊這么多寶藏,在地里邊任人去發掘;而這一位菩薩,就像大地一樣,能生長一切萬物。
誰要是相信這一位菩薩,就可以得到其中的寶藏。
這個寶藏,要什么都有什么;名貴的如:鉆石、金、銀、琉璃、玻[王+梨]、硨磲,無所不具,什么都有的。如果你得到一塊大鉆石,有三百磅那么重,那就成了世界{dy}大富翁了。我方才說三百磅,很多人都笑了,他們認為是太大;其實這是最小的一塊,太大的,你是拿不動的。
現在再講一講“地”字?!暗亍庇惺N的意思,但這十種的意思,也無法講完“地”的功能,不過我講一個大概。
(一)廣大。你看地是不是廣大?有人說:“法師你不要講了,這地廣大的意思,人人都知道,你何必要講?”人人都知道,我更應該講,讓大家知道得更多一點。
(二)眾生依。所有的眾生都依靠地而生。你說!哪一個眾生不是在地上活著?沒有能在虛空里頭活著的。
(三)地無好惡。地沒有所好,也沒有所惡,它不會選擇地說:“哦!你這個眾生,我叫你在這個地方;那個眾生,我不要你。”沒有!無論是好的眾生、壞的眾生、善的眾生、惡的眾生,老虎也在這個地上,梅花鹿也在這個地上,仙鶴也在這個地上,所有的眾生都在這個地上,依靠這個地,并且它還不生一種好的心,也沒有一種惡的心。
有人說:“那我懂,這個地根本沒有知覺。”你知道它沒有知覺嗎?地的知覺,不是我們的知覺所能知道的;地也有它的知覺,地也是眾生之一。
(四)受大雨。天降下再大的雨,地也能承受。
(五)生草木。
(六)種所依倚。種是種子,一切的種子也都埋在地里頭。
(七)生眾寶。地里頭有很多寶貝。這個本來應該不講的,講了,你們人人都想去取寶。
(八)產諸藥。一切的藥品,都是從地里頭產生出來的。
(九)風吹不動。這個地,風是吹不動的;再大的颶風,也不能把地吹動。地震呢?那不是風吹的。
(十)獅子吼不驚。獅子一吼,什么眾生都怕,但是地不驚。
地有上列十種的意思,所以地藏王菩薩就用“地”來代表他的名字;因為具足上列種種美德,所以這位菩薩叫“地藏”。
天臺寺算是一個大眾的名字,因為在中國的河北、湖北等地都有同名的寺廟。不過九華山的天臺寺{jd1}是其中最特殊的,它坐落在1306米天臺峰與玉屏峰中間的凹地上。寺廟坐北朝南,是一座三層走馬通樓樣式的古民居式廟宇。因為是依附山勢而建,所以天臺寺的設計布局非常巧妙,仿佛與山體渾然一體。
為了能在山上將寺廟建的牢固,在山地上建起了8米多高的石地基。一側的懸崖峭壁將寺廟隱藏起來,山門在大殿的南面,山門上有“中天世界”與“非人間”的石刻。天臺寺的下面有一個深幽的洞穴,相傳這里就是曾經修行的地方。
天臺寺的底部是架空的,置放的是蓄水井。徑直走的話就通向2層的大雄寶殿和地藏殿,然后向東在沿著臺階上去就是第三層的萬佛殿。在大殿內有很多形態不一,神態各異的雕像。在天臺寺可觀星辰、云海、日出、日落,是一處{jj1}的觀景臺。也怪不得古人在這里寫下了“一蓮峰簇萬花紅,百里春陽滌曉風。九十蓮華一齊笑,天臺人立寶光中”的優美詩句。
天臺寺究竟修建于何年何月?
關于天臺寺最初建于什么年代并沒有確切的定論。不過相傳唐時新羅僧地藏就在此禪居,留下的“金仙洞”遺跡似乎是對這個傳說的肯定。在宋朝時有位名叫宗杲的高僧曾寫下《游九華山題天臺高處》,詩中說到“踏遍天臺不作聲,清鐘一杵萬山鳴。”這就說明早在宋朝年間這座寺廟就已經存在了。后來到了清朝咸豐年間,天臺寺毀于戰火,現在的天臺寺是光緒年間重新修建的。
不過在1955年,天臺寺因為長期以來受濕潤空氣以及山泉溪水的影響,導致地板和立柱嚴重腐蝕。為了保存這座古寺的原貌,九華山在1980年開始整改修建。在當時機械條件不好、施工困難的情況下。人們用zys的搬運手段,將重達600多噸的建筑材料從山腳下一步步馱到位于天險之地的天臺峰頂。
當時的山路也沒有如今那么好走,更沒有任何的安全措施,可想而知那是的搬運人員吃了多大的苦。雖然天臺寺是整改,但是依然保留了寺廟最初的模樣,只是讓寺廟變的更加的堅固增加它的壽命。1983年重新為佛像上漆貼金后,天臺寺就被國務院確定為漢傳佛教的重點寺院之一。
圓寂后肉身不腐之謎
九華山還有一點非常的神奇,就是在九華山修行的無暇禪師、大興和尚、慈明和尚、明凈和尚以及仁義比丘尼圓寂后。他(她)們肉身全部完好無損,不見腐爛。如今這些不腐的肉身就公供奉在九華山的各大寺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