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儀器是為了讓我們取得數據,而使用的計量器具,為了確保數據,往往要在測量方式方法,以及測量儀器上注重細節,確保人員操作無誤,數據計算準確,才能得到可靠的數據來源。那么日常中使用測量儀器,會有哪些行為擴大數據的誤差呢?
千分尺
千分尺是一種非常精密和穩定的工具,但即使是這種工具也有一定的內在誤差能力,過緊千分尺主軸也會導致尺砧部分的變形,材質較低的千分尺更容易產生這種誤差。雖然偏差可能只有0.0001或0.0002英寸,但這可能是某些公差范圍的50%。
卡尺
卡尺容易產生“阿貝原理”所描述的誤差,即只要測量系統的基線不在同一條測量線上,就會引入誤差源,在卡尺上,刻度或齒輪與被測表面或接觸面不重合,因此,當腿松了,卡鉗以類似于桌子或椅子的方式移動和擺動(以較小的增量),誤差可以被最小化,以盡可能接近軌道。
另一個誤差限制了測量工具的有效內徑。標準卡尺的設計是為了補償測量接觸或鉗子。這意味著鉗子不會“找到”工件的直徑。
卡尺的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儀器校準中允許誤差的累積性質。要通過校準,0.001英寸分辨率的刻度尺必須足夠準確,長度±0.001英寸,平行度誤差不超過0.001英寸。0.001英寸。但是,測量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會受到兩個誤差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誤差可能是0.002英寸。根據規則10:1,這意味著只有當總公差為0.020英寸或更大時,儀器才能檢查其特性。
指示器
由于指針的工作原理,指針至少會產生兩種常見的誤差源,一種是余弦誤差,這種誤差在使用傾斜臂測量向下運動部分的指針測試中特別容易發生,在校正過程中放置量具,調整臂,使其在垂直于量具表面的方向上盡可能地傾斜運動。
測試指針設置可以檢查是否存在余弦誤差。檢查包括檢查0.100到0.103英寸測量塊之間的厚度差。調整臂,使其在非常接近直線的直線上向下傾斜。如果是,當我們要將一個塊連接到另一個塊,撥號讀取必須顯示0.003英寸的更改。
通過改變傾斜角度,余弦的誤差可以用同一個測試來解釋。這個誤差將產生0.0003英寸的誤差。如果看起來不一樣,請考慮代表10%的差異。設想嘗試匹配平面度、平行度或當光標讀取實際值得110%時,使用打印公差進行旋轉。
另一個常見的故障是滯后。這個術語指的是機械系統中工作和反饋之間的滯后。滯后的一個例子是方向盤上可以檢測到的“間隙”。方向盤在短時間內轉動。指針也起作用,與指針一樣,齒輪之間還有間隙,如果指針的活塞從固定位置向上推,活塞會在短時間內移動,但指針移動的齒輪還沒有開始移動。
刻度盤能沿表面移動多少次來測量錐度或臺階?由于游標的移動在游標移動之前會導致一個小的延遲,因此在這些測量中,一個都會出現延遲誤差。誤差很小,但要記住它是復雜的。誤差是允許的,加上余弦的誤差,加上遲滯。除了不清潔的零件外,它還會產生比大多數人想象的更多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