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械裝配過程中,基本零件和裝配零件的轉移,進給和裝配可以部分或半自動化或自動化。機械裝配自動化的主要目的是確保產品質量和穩定性,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并降低生產成本。裝配自動化的一般要求是:產品的生產批次很大;產品結構的自動裝配過程良好,例如裝配工作具有良好的可分離性,零件容易定向、定位,零件間聯接多用膠接和焊接代替螺紋聯接,避免使用墊片等調整件;采用自動化裝配后應具有較好的經濟效果。裝配作業的自動化程度往往需要經過技術經濟分析來確定。
自動化裝配線主要包括自動傳送、自動給料、自動裝配和自動控制幾個方面。
自動傳送
按照基礎件在裝配工位間的傳送方式不同
①回轉式結構較簡單,定位精度易于保證,裝配工位少,適用于裝配零件數量少的中小型部件和產品。
②直進式的結構比回轉式復雜,裝配工位不限,調節更靈活,面積大,基本零件一般是間歇傳動的。根據間歇傳輸的節奏,將其分為同步和非同步。
自動給料
有料倉給料和料斗給料兩種基本類型,其結構和特點與機床上下料裝置相似。
自動裝配
自動裝配作業包括自動清洗、平衡、分選、裝入、聯接和檢測等,有時還包括成品包裝和一些輔助的加工工序。
自動控制
自動裝配中各種傳動,進料和裝配操作的程序和協調必須依靠控制系統。通常使用的是由凸輪,杠桿,彈簧和擋塊組成的固定程序控制系統,但是當組裝的零件或產品的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時,則無法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