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定車是自行車最基礎的技術動作主要分為兩種:車輪不時離開地面的定車動作和車輪始終接觸地面的定車。
一、車輪不時離開地面的形式—Hops分為兩種:
1、前后挪動身體身體重心讓前、后輪交替抬起和落下,外表像是“蹺蹺板”一樣。前、后輪的落點范圍可大可小,改變人、車整體方向也比較容易。這種動作來源于摩托車攀爬運動,可以單獨改變前后輪的落點。動作使用范圍是體力充沛時,或者是需要改變前、后輪所在位置時。
2、跳定車,也就是兩輪同時做小跳動,通過小量的改變身體重心位置來調整落點或者保持整體平衡。這種定車對體力需求要小一些,而且車輪落點范圍可以放到最小。特點是調整時間短,速度快。動作使用的地方是:障礙物上,或者比較狹窄的位置。
二:車輪始終接觸地面的定車方式—Track Stands:
這是今天所介紹的最主要定車方式,因為其使用范圍最為廣泛。對身體的體力需求最小,可以長時間保持“腳不落地”的靜止狀態,身體重心也能很好的穩定在最中央。使用范圍是在運動準備期或者障礙物上的體力調整階段等等。
1、動作姿勢:見上圖,具體動作結構是:前輪向正腳(前腳)方向擺動約45度左右,身體重心多數時間落在前腳上,腰部則向反腳方向偏移一些。食指壓在剎車手柄上,隨時可以剎死車輪。 身體平衡狀態發生改變時的調整方法:以正腳為左腳為例,重心向左側倒時通過踏動腳踏來向左移動前輪位置,到位后鎖進剎車。向右倒時,松開剎車后向后拉動車把,同時回轉一些腳踏,整體后退一定距離。這個“拉”的動作想做輕松一點,可以在松開剎車前向前推一下,然后借助反作用力向后拉車把。由于前輪的方向是向左偏轉一定角度,所以這種“前進和后退”的方式也就變成“向左和向右”的重心調整方式。正腳為右腳時,方向相反。
2、練習方法: 身體平衡的掌握能力至關重要,也是原地定車的基本因素。 為了提高這種能力,練車初期要選一個緩一些的坡道上來練習左右移動重心的技巧與配合。前輪高位、后輪低位,也就是車頭對著上坡的方向。同樣以正腳為左腳為例,當食指松開剎車時,由于重力影響車會倒退向右后方向移動;向前踩腳踏時,車會向左前方移動。這樣交替的“松剎車和踩腳踏”動作也就是向右和向左的重心調整。開始時可以時間短一些,在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延長定車的時間,以鞏固本體感覺和提高平衡能力。 動作熟練后轉變為平地練車,需要改變的是重心略比上坡定車向反腳方向偏一些。原因是平地不需要大力踩腳踏向前移動,正腳的用力變小了,重心也就不用太偏向于正腳方向。平地上定車,賦予正、反腳的身體重量分配比例大約是6:4。 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來練習這個動作,定車的時間越長越好。練習過程中如果能原地定車30分鐘以上,才能說明你的平衡能力得到長足進步,否則還要多練。而且在練車初期,每天抽出一定時間來專門練習原地定車。這樣不單單是練好了定車動作,從中也可以大幅度提高人體保持平衡的能力和人車合一的操控水平。對今后的其他技術動作練習也會帶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