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項目總論
第一節 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天津某智能校車示范工程項目
項目概述:智能北斗校車項目是鑒于校車安全事故頻發的現狀,依托北斗系統及運營平臺為基礎運營的。校車安全服務系統是對《校車安全管理條例》進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結合危化品運輸車輛監控多年實施經驗,并綜合今年來多起校車事故分析,建成的集校車車輛管理、校車駕駛員管理、校車途中安全管理和事故應急處理與一體的綜合校車安全管理與服務平臺。通過安裝在智能北斗校車上的智能終端設備采集校車位置和運行信息,利用北斗衛星將數據實時傳輸至數谷云端,判斷是否存在非資質駕駛員駕駛、超速、超載、偏離既定路線、違反開行時間和范圍、違規停車和漏載等,通過規范駕駛員駕駛習慣和行為,保障校車的安全營運。同時,校車安全服務平臺還能將學生刷卡將上下車信息實時發送給家長和學校,及時了解學生何時何地乘坐哪趟校車。
……
經濟效益:經測算,所得稅前項目內部收益率irr為12.64%,全部投資財務凈現值npv為985.23萬元,全部靜態投資回收期為3.5年(不含建設期)。所得稅后項目內部收益率irr為10.09%。內部收益率irr大于一般行業基準收益率10%。從財務角度評價,本項目是可行的。從財務指標觀察,項目各項財務指標處于較理想狀態,項目盈利能力較好,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回收全部投資,項目從財務指標上看是可行的。
社會效益:智能北斗校車項目所依賴的是中國北斗導航系統,能夠提供導航和授時服務,是導航與通信服務的結合體。該系統在中國校車上的使用,填補了國內校車安全領域的空白,標志著由中國自主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技術邁上新的臺階。最重要的是,“平安校車項目”為九年義務制學生的上下學提供了安全保障。
第二節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第三節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原則和研究范圍
第二章 項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節 項目建設背景
政策背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數字化教育服務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
2012年8月6日教育部等20部門發布關于貫徹落實《校車安全管理條例》進一步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該通知從如何建立校車安全管理機制、制定《條例實施辦法》制定校車服務方案、確保校車過渡期安全以及對校車開展專項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有關貫徹落實《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的要求。
2014年1月,國務院下發《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4]2號)特別強調從5個重點領域推進,其中之一便是發展地理信息與導航定位融合服務:結合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提升導航電子地圖、互聯網地圖等基于位置的服務能力,積極發展推動國民經濟建設和方便群眾日常生活的移動位置服務產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
社會背景:近年來,頻繁發生的校車事故正以孩子生命的代價向社會發出警示:校車安全管理問題刻不容緩,必須加快將校車安全管理工作提上國家議程。相關新聞報道,2011年11月29日下午,河南濮陽縣一幼兒園校車發生碰撞事故,經核實,當時校車上載有幼兒園學生15人,監護老師1人,事故造成重傷4人,輕微傷6人。以此之前,2010年4月6日,在廣東省汕頭市南濱路發生一起汽車連環相撞事故,也同樣觸目驚心,一輛技工學校校車與一輛散裝水泥罐車和一輛桑塔納小轎車發生碰撞。該事故造成10人死亡9人受重傷。如此這般的校車安全事故舉不勝數。中國疾病預防中心曾就兒童交通意外做過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孩子是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受傷。同時有相關數據顯示每年在我國有超過1.85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兒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歐洲的2.5倍,美國的2.6倍。交通事故已經成為我國兒童意外死亡中僅次于溺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所有兒童死亡原因中排名第六。校車事故頻繁發生也并非簡單的由車輛超載、車況不佳造成的,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國一直未建立有效的校車安全管理保障體系。
……
技術背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制的衛星導航系統,它具有導航、短報文通信、精密授時等特點。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基本系統已經建設完成。2010年1月17日,北斗第三顆導航衛星發射,北斗導航天基體系建設進入高峰期;2015年10月25日,北斗第十六顆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至此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完成亞太區組網。
通過地基增強,信號已經達到2m,滿足部分高精度行業用戶需求。也就是說經過地基增強之后的北斗導航已經可以滿足國土資源調查、電力巡線和設備維護管理、城市交通管理、船舶進港領航、飛機精密進港等行業用戶的高精度需求。車載測評效果良好,大眾市場以車載導航為先。由于芯片的體積和功耗等方面的不足,目前大眾市場還主要集中在車載導航市場試驗上。目前,車載導航已經開始采用單gps、單北斗和北斗多模展開測評。從測評結果來看,北斗多模在定位精度和響應時間等方面相對單gps都有提升。
北斗衛星系統在項目應用中的的優勢就是將通信與定位結合起來,它可以實現終端設備和監控指揮中心之間以及終端之間的雙向通信。同時,其獨有的短報文功能,讓端對端的信息通信內容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實用。基于北斗衛星系統的校車安全服務管理平臺,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不必借助其他通信系統,也不需要另建通信網絡與設施,每輛校車只需在原有北斗用戶終端上加載或是新校車出廠前預置項目開發的軟硬件,就可以實現全部功能。北斗系統覆蓋我國大陸、海洋及周邊地區,與電信的蜂窩網絡和集群網絡相比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縫隙覆蓋,可為用戶提供最經濟、優化服務的危險源實時監控、指揮調度、信息數據采集與傳送服務。
為支撐北斗項目諸多子項目的運營,北斗項目企業依托移動互聯網,搭建了以北斗系統為核心,基于北斗、gps、移動基站定位三種模式的“北斗衛星民用運營管理與綜合服務云平臺”,其為集信息安全認證管理、信息采集與傳輸、數據存儲與分析、信息預測與決策為一體的北斗云服務支撐平臺,集合了北斗導航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gps技術、互聯網技術、無線電子通信技術等跨領域、多學科的技術。
第二節 項目必要性分析
項目建設是解決中小學生及兒童上下學交通安全問題的需要:中小學教育資源調整,部分地區大量撤并中小學,導致部分適齡兒童上學路途遠,無法就近入學,催生了校車,帶來校車安全隱患。據媒體公開報道,統計發現,2004年至2014年10月,全國至少發生校車事故101起,73%校車事故有致死情況,死亡人數達到260人,其中93%是學生,學齡前幼兒占多數,造成3人以上死亡校車事故占23%。
……
項目建設有助于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衛星導航、地理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現在,北斗系統的應用在智慧城市各個領域不斷擴大、不斷深入,并從“天上”逐步飛入尋常百姓家,“智能呼叫”、“智能交通導航”等服務已經進入普通市民的生活。項目依托移動互聯網及項目公司為實現北斗系統應用而搭建的“北斗衛星民用運營管理與綜合服務云平臺”,建設智能北斗校車項目,實現校車運營管理的規范化、智能化,對于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起到積極示范和帶頭作用。
……
項目建設符合公司戰略定位和戰略規劃:增值、創新、服務是高速發展永恒不變的真理。云平臺企業具有技術升級快的特點,只有全面提高服務水準,不斷創新,提升服務水平,為客戶提供包括增值服務在內的全面整合服務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項目公司致力發展成為國內的北斗衛星民用領域綜合服務提供商,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公司將根據行業發展及市場需求,適時擴展云平臺數據中心服務規模,不斷優化數據中心的區域布局,同時,公司將了解產業發展趨勢,更加注重技術創新,提高各項增值服務的服務品質,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
第三章 項目市場發展前景分析
第一節 我國中小學生統計分析
在校中小學生總數統計:根據我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全國共有小學21.35萬所,比上年減少1.51萬所;招生1695.36萬人,比上年減少19.31萬人;在校生9360.55萬人,比上年減少335.35萬人。全國共有初中學校5.28萬所(其中職業初中40所),比上年減少412所。招生1496.09萬人,比上年減少74.68萬人;在校生4440.12萬人,比上年減少322.94萬人。
圖表 7:2011-2013年我國在校中小學生人數示意圖
在校中小學生地區分布統計: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數據顯示,我國在校小學生分布中,河南位居全國,占據了全國10%的比例,廣東其次,前十名地區占據比例約60%。本項目所在地河北在全國排名第四,占比為5.84%。
圖表 9:我國在校小學生排名前十省份數據一覽表
我國在校中學生分布中,廣東位居全國,占據了全國9的比例,河南其次,前十名地區占據比例約60%。本項目所在地河北在全國排名第七。
河北省學生人數統計:2013年,河北省在校小學生人數共計為546.21萬人,較上一年減少16.01萬人;在校中學生人數共計為208.85萬人,較上一年減少了8.85萬人。
圖表 13:2011-2013年河北省在校中小學生人數增長示意圖
根據河北省統計局統計,河北省中小學生分布集中在石家莊市、唐山市、邯鄲市,這三個城市中小學生占據全省比例接近50%;其次為邢臺、張家口、保定,廊坊、秦皇島和承德相對占比較小。
第二節 我國校車市場分析
輕型校車成為市場“主角”:近兩年校車市場迅速成為客車市場增長的一大亮點, 2012年全年國內市場5米以上校車上牌銷量24422輛,同比增幅達到2.5倍,2013年1-11月份5米以上校車上牌銷量28186輛。在經歷2012年校車的“井噴”,2013年的校車銷量卻增長緩慢,其原因在于校車的資金來源、補貼等渠道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校車運營缺乏固定、長效的資金來源。
從產品結構來看,輕型校車占市場主導地位,大中型校車比重有所下降。2013年1-11月份,5-6m校車上牌銷量12132輛,占比43.04%,同比提升26.13%,從2011年206輛,迅速成為校車市場的“大腦”;6-7m校車上牌銷量5463輛,占比19.38%;7m以下校車合計銷售17595輛,占比62%。7m以上校車合計銷售10591輛,其中7-8m校車上牌銷量6654輛,占比24%,8m以上合計銷量3937輛,占比14%。
圖表 18:2011年-2013年11月我國校車銷售數量(輛)
校車市場有望邁入3萬輛:2013年月均銷量超過2500輛,其中3月、4月、8月和9月是一年當中校車上牌量的“大月”,合計銷量15180輛,占比54%,即2月、3月、7月和8月是一年當中采購小高峰,企業需更加了解寒暑假的促銷活動。預計2013年12月份銷量超2000輛,全年銷量有望突破3萬輛,同比增幅超20%。
圖表 19:2011-2013年11月每月校車銷售數量(輛)
校車top15品牌銷售分析:2013年1-11月份前十五家企業合計銷售24657輛,占比87.48%,近3年行業集中度有所下滑,但前十五家企業仍然占據行業的壟斷地位。從品牌分布來看,一線品牌宇通、中通和蘇州金龍分別位列第一、第四和第六位。東風集團(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東風特種汽車有限公司和東風汽車有限公司)銷售3682輛,位列行業第二位,五菱和長安分別位列第三和第五。全年預計校車銷售達1000輛企業有8家,市場集中度超70%。
校車區域市場流向分析:2013年1-11月份行業前15個區域市場合計銷售25997輛,占比92.23%,其中湖南、廣東、湖北、山東和河南位列前5名,合計銷售16431輛,占比58.29%;遼寧、江西、吉林、黑龍江、江蘇和安徽6省合計銷售7124輛,占比25.27%。校車分布的地域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比不發達地區校車保有量多;東北地區校車保有量比其它地區多,主要是冬天太冷、生源分散、交通不便,農村學校的校車需求較多。校車市場在各地的差異化受到當地經濟水平、民生工程、人口數量等多種因素影響,如果在全國推廣,各地響應的程度會有巨大的差異。以湖州德清為例,校車市場啟動較早,浙江作為經濟強省,但整個地區校車銷量不足400輛,充分說明地方的“有力無心”。國家已經重視學生安全問題,更應該將校車問題納入到教育體系當中,將校車資金的規定和撥付落實到我國財稅體系當中。
圖表 21:2013年1-11月校車區域市場流向分析
各地校車車型混雜,符合國標的專業校車少:據悉,不少地方的校車都以昌河類微客、普通公路客車和公交車輛等類型的車輛運營,甚至大量使用報廢及翻新車輛,專用校車數量很少。這些車輛本身不是專門為運送學生而設計,從安全性能上來說,遠遠不能保護自我防護能力較弱的學生。各地“黑校車”超載現象及安全事故不斷發生,安全的專業校車亟待推廣。
缺乏科學統一的校車運營管理模式:目前各地校車經營模式多種并存,主要有學校自營、政府購車學校經營、無政府補貼的營利性組織經營、有各政府補貼的營利型組織經營四種,其中學校自營和無政府補貼的營利性組織經營占的比例相對較大,但是各地情況也很不均衡。這兩者都不具備專業的交通運輸經營管理能力,沒有科學的車輛、司機管理制度和經驗,無法保證校車的長期安全運營。由于校車的低贏利性,市場化的運作對該市場的發展促進作用非常有限,而政府購車學校經營、政府補貼的營利性組織經營是普遍被認同的兩種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相對于學校自營、無政府補貼營利性組織自營的資金控制和運營風險控制的難題,期待政府的支持。
缺乏統一的立法規范,各地對校車的管理寬嚴不一:國內有很多地方并沒有針對校車、校車司機、校車經營企業拿出相應的管理規范,校車標準和校車道路權利方面的法規一直缺位,校車運營呼喚立法規范。
校車分布的地域不平衡:校車市場在各地的差異化受到當地經濟水平、政府政績工程、區域交通特點等多種因素影響,如果在全國推廣,各地響應的程度會有巨大差異。
沒有明確的校車管理的主體:校車的管理工作包括車輛管理、運營主體管理、運營過程管理和學生組織等工作,牽涉不同的業務部門,但是沒有明確的管理主體。因此,對校車的管理業務分塊辦理、各業務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沒有統籌規劃,造成了事實上的管理缺失。
……
第三節 項目目標市場分析
第四章 項目運營方案
第一節 項目服務模式
第二節 項目運營方式
第三節 項目盈利模式
第五章 項目技術與設備方案
第一節 項目技術方案
第二節 項目主要設備
第三節 項目建筑方案
第六章 項目擬建地區位概況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建設環境
第七章 節能與環保
第一節 節能
第二節 環保
第八章 組織結構和勞動定員
第一節 管理機構設置
企業組織架構圖:
第二節 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
第三節 人員培訓
第九章 項目實施
第一節 項目施工組織措施
第二節 項目總體開發進度安排
第十章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第一節 估算范圍
第二節 估算依據
第三節 項目總投資估算
本項目總投資7885.98萬元,其中,建設投資為7822.23萬元,流動資金為63.75萬元。其中銀行dk3451萬元,余額部分來自于企業自籌。
第十一章 項目經濟效益評價
第一節 評價依據
第二節 營業收入和稅金測算
第三節 成本費用測算
第四節 利潤測算
第五節 財務效益分析
第六節 項目不確定性分析
項目盈虧平衡分析:以第6年的數據為基準進行估算,本項目生產能力的盈虧平衡計算如下:生產能力利用率(%)bep=年固定總成本/(年營業收入-年可變總成本-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00%=38.55%。
敏感性分析:本項目的經濟效益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現就變動性較大的營業收入、經營成本、投資等因素對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
……
第十二章 項目風險管理與控制
第一節 運營風險與防范措施
第二節 技術風險與防范措施
第三節 資金風險與防范措施
第十三章 可行性研究報告結論及建議
第一節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結論
第二節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