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是一種常見的絮凝劑,也是目前最主流的污水處理劑。它在污水處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PAM用于污水處理,污水處理能力強,對水中有機物去除效率高,用量小,沉降速度快,制水成本低。它是一種不能被其他絮凝劑取代的產品。PAM廣泛應用在各個行業行業。被譽為“百業助劑”。
那么聚丙烯酰胺的指標有哪些呢?掌握這些指標,讓你選型不再踩坑。
1、分子量
每一個聚丙烯酰胺(PAM)分子是由十萬個以上的丙烯酰胺或丙烯酸鈉分子聚合而成(丙烯酰胺的分子量為71,含十萬個單體的PAM的分子量為710萬)。通常,分子量高的PAM的絮凝性能較好,丙烯酰胺的分子量為71,含十萬個單體的PAM的分子量為710萬
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分子量從幾十萬到一千萬以上,根據分子質量可分為低分子量(100萬以下)、中分子量(100萬~1000萬)、高分子量(1000萬~1500萬)、超分子量(1500萬以上)。
通常情況下,分子量越大,效果越明顯,但分子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其作用的效果并不是直線上升,此時就主要取決于分子數。并不是在使用的時候只看分子量,要看水質處理要求。否則再高的分子量也滿足不了溶液低粘的要求。合理的計算成本,選擇適合的聚丙烯酰胺才是促進企業發展。
分子量越高的聚丙烯酰胺(PAM)的溶液粘度越大。這是因為PAM大分子是長而細的鏈狀體,在溶液中運動的阻力很大。粘度的實質是反映溶液內磨擦力的大小,亦稱為內磨擦系數。
一般聚丙烯酰胺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粘度,但粘度卻不一定直接關系到質量。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分子量的高低決定了粘度的高低,而有些行業中使用高分子量效果還不如低分子量的產品。由于聚丙烯酰胺的離子類型不同,分子量不同,所以不同行業中對于粘度的選擇也不同,有些行業需要高粘度,有些則不需要。如在污水處理中,高粘度的聚丙烯酰胺可能會使水變得渾濁并且具有粘性,使其更難處理干凈。
3、殘余單體含量
殘余單體含量指在丙烯酰胺聚合為聚丙烯酰胺過程中,未反應完并最終殘留于聚丙烯酰胺產品中的丙烯酰胺單體含量,是衡量是否適用于食品工業的重要參數。
聚丙烯酰胺是沒有毒的,但丙烯酰胺具有一定的毒性。在工業品聚丙烯酰胺中,難免殘留有微量的未聚合的丙烯酰胺單體。因此,必須嚴格控制PAM產品中的殘余單體含量。國際規定用于飲用水和食品工業的PAM中的殘余單體含量不超過0.05%。
4、水解度與離子度
PAM的離子度對它的使用效果有很大影響,但它的適宜數值需視所處理的物料的種類和性質而定。如果所處理的物料的離子強度較高(含無機物較多),所用PAM的離子度宜較高,反之則應較低。通常,陰離子度被稱為水解度。而離子度一般特指陽離子。
面對各種類型聚丙烯酰胺的選擇,我們需要做的是根據待處理廢水的性質進行選擇。污泥一般可分為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對于有機污泥處理,需要選擇陽離子聚丙烯酰胺進行處理,而對于無機污泥,則需要選擇陰離子。陰離子和非離子的選擇取決于廢水的pH值。當陰離子的水質為弱酸性至堿性時,處理效果較好。當水質達到強酸至中堿時,需要選擇非離子處理,以達到更好的絮凝效果。當污泥的固體含量高時,需要增加相應的聚丙烯酰胺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