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模具工業的實力看,我國也稱得上是模具生產的大國,目前有17000多個模具生產廠 ,職工約50多萬人。從事模具的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已達30多家,設有模具專業的大專院校已達50多家。2000年我國模具總產值約280億元。從生產規模上看,{dy}汽車制造廠、第二汽車制造廠、天津汽車模具公司、成都飛機汽車模中心等單位的設備也在世界先進行列之中,既然有這么強的實力,為什么一方面國內模具廠任務不飽滿,而另一方面還要從國外大量進口模具呢?當然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模具標準件使用覆蓋率低是汽車模具交貨期長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國成為模具進口大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國汽車模具零部件標準化程度比較低,專業化程度只有15%左右,品種規格比較少,缺少精密高效標準件,遠遠不能滿足汽車工業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能反映一個國家技術水平高低的標志性產品,如各種快換結構標準件:球鎖緊凸模,螺紋緊固凸模,彈力彈簧,含油導板和導套,螺紋彈頂銷等,目前在國家標準中尚屬空白。在汽車模具標準件中雖已列入,但與國外同類產品在尺寸規格,技術要求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還不能全面代替進口模具配套及國產化要求。
而國外的標準化程度高(發達國家已達80%左右),而且品種多、性能好、規格全。既便于協作加工,又便于標準件的采購,承制廠商只需要加工成型凸凹模之類的專用件,就可裝配成所需的模具,大大減輕了模具制造廠的負擔,因此大大地縮短了交貨周期,爭得了用戶的定單。一位模具專家說:“交貨期往往是能否接到訂單的{dy}要素”
汽車模具標準件使用覆蓋率較低的原因比較復雜,最主要的原因是:
(1)國內模具標準件商品化的種類少,專業化生產水平低,造成供不應求的局面;
(2)部分模具制造廠家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計劃經濟影響,以及為了安排剩余勞動力,往往把標準件當作專用件自行生產制造;
(3)標準化工作相對滯后,加之引用國外標準,造成標準龐雜,不統一。
另外我國模具標準件加工設備比較落后,基本上尚處在機械加工向數控加工過渡階段。而發達國家采用高效率的機床,模具加工已經過手工制作,機械加工、數控加工、自動加工,正在向無人化制造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