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2010年廣交會展位-出售2010年廣交會攤位
2010年,中國外貿走出低谷,回暖向好;與此同時,各種復雜因素仍然存在,外貿回暖前景一波三折。在此背景下舉辦的第107屆廣交會因此備受各方關注。在本屆廣交會即將順利閉幕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了大會業務辦主任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蘇晶。
記者:本屆廣交會實現了采購商到會、成交雙增長,對此您如何評價?
蘇晶:本屆廣交會受到商務部黨組的高度重視,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親臨現場考察,副部長鐘山、易小準,部長助理仇鴻先后駐會主持工作,并組織了多場座談會深入調研,全面分析當前外貿形勢。本屆廣交會總體運行情況良好,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部領導提出的“千方百計保安全,千方百計抓成交”的中心任務。截至5月3日,境外采購商到會19.9萬人,比去年春交會同期增長23%,比去年秋交會同期增長8.8%;成交302.5億美元,比去年春交會同期增長15.3%,比去年秋交會同期增長7.7%。
繼第106屆廣交會遏止采購商到會和洽談成交下滑趨勢、實現恢復性增長后,本屆廣交會采購商到會和成交延續了良好勢頭,訂單逐步增多,企業信心有所恢復,國際市場復蘇態勢明顯。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受歐美客商補充庫存、原材料漲價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而實現的,今年外貿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不能盲目樂觀。
記者:在當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本屆廣交會的成交呈現出了哪些新特點?
蘇晶: 本屆主要出現了以下新特點:
新興市場采購商增多,但歐美采購商到會有所下降。本屆來自東盟、中東、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的采購商增長明顯,截至5月3日,到會50118人,較去年秋交會同期增長17.9 %。但來自歐洲、美國的采購商數量略有下降,較去年秋交會同期下降6.3 %,較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秋交會同期下降17.4%。
成交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但仍低于危機前水平。截至5月3日,成交302.5億美元,比去年秋交會同期增長7.7%;但比金融危機前2007年秋交會同期下降19.2%,其中,對歐、美等傳統市場成交下降32.5%。
訂單仍以中短單為主,企業接單謹慎。3個月以內短單占52%,3-6個月的中單占43.4%,6個月以上長單占4.6%。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采購商對市場走勢尚有疑慮,觀望態度濃厚;另一方面是參展企業擔心匯率、成本和政策變動風險,不敢輕易接長單。
成交價格有所提升,但難追成本漲幅。受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產品成交價格有小幅上漲。但由于價格上漲不足以彌補成本的上漲,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經營壓力增加。
企業創新意識明顯增強,品牌展區出口成交保持增長。低碳、綠色、環保產品成亮點,成交活躍。截至5月3日,品牌展區累計成交93.9億美元,占總成交額的31.1%,比去年秋交會同期略有增長。
完善保障措施,提升展會服務水平。本屆強化安全、衛生保障,優化交通、展覽現場和搬運服務,完善采購商個性化服務,推廣VIP參展商服務,展客商滿意度不斷提高。
記者:本屆廣交會期間商務部舉辦了“全國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報告會”,在地方和企業中引起強烈反響,請您談談廣交會在“鞏固貿易大國地位,推進貿易強國進程”中應該扮演什么角色?發揮何種作用?
蘇晶:本屆廣交會期間,鐘山副部長出席了“全國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報告會”并做主旨發言,進一步統一了外貿系統對當前形勢和任務的認識。廣交會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平臺,從1957年至今,廣交會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今后,廣交會要為實現“拓市場、調結構、促平衡”而努力,更好地服務于展客商、服務于我國自有品牌,鼓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綠色環保的優質商品參展;要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培育周邊市場;繼續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在組展方式、辦展模式和市場化等方面不斷創新;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的貿易環境,爭創世界{yl}展會。
三期會展 龔小姐
手機:13556178171
電話:020-85488383
公司傳真: 020-84220838
曾小姐:13711150709
郵政編碼: 510000
公司網址:http:///page/gongfen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