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源大省山東看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發展方向
近幾年來,隨著全球節能減排的呼聲愈加高漲,太陽能作為清潔能源、理想能源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只是,太陽為人類提供了無限資源,但人們真正加以利用的方式卻并沒有做到“物盡其用”。
提起太陽能,人們首先反應出的多半是“熱水器”、“手電筒”等,這正涵蓋了太陽能的兩種利用方式——光熱(太陽能熱利用)和光電(光伏發電)。中國太陽能產業擁有全世界{zd0}的生產量和{zd0}的保有量,大大小小數千家企業。數據顯示,作為能源大省的山東省太陽能熱水器產量居中國{dy}位,2009年產量突破400萬臺,面積1300萬平方米,占整個中國近1/3的比例。而作為太陽能gd產業的光伏發電則處于剛剛起步階段。與中國其他省份相似,山東省內太陽能的利用多半處在熱利用中的“生產熱水”這一應用層。
僅從熱水器來看,市場調查顯示中國已有50%以上的居民愿意將太陽能熱水器定為新搬住宅需求{sx},而這個比例在山東省還會更高,但同時也有近一半的人不愿意第二次購買太陽能。究其原因,質量不過關、后續服務差等原因比比皆是,不得不說目前中國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監管力量依舊薄弱,大小企業摻雜其中良莠不齊。同時,其市場推廣的模式多為單戶獨立購買,業主自行安裝的太陽能排列雜亂不堪,高層建筑有限的屋頂面積也越來越難以滿足大多數業主對使用太陽能的要求。
2008年,山東省會濟南要求在12層以下的新建住宅小區中強制推廣太陽能一體化,從而拉開了該市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同步設計、同步安裝、同步驗收、同步后期管理的“一體化”進程。
目前中國太陽能熱利用領域局限在家庭生活熱水,家庭生活熱水約占到普通家庭能耗的10%,而空調與采暖卻占據了家庭能耗的50%以上。業者認為,太陽能產業要在當前的形勢下走上快速發展的通道,就要實現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的轉變,這是中國太陽能產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國內太陽能企業要向中gd領域發展,太陽能采暖、太陽能空調,都是發展的重點。
在中國,工業用能約占70%的能耗,民用只占30%,而工業中高溫用熱已經成為目前高能耗的主要來源。如何實現太陽能在中高溫(200℃以上)應用領域的突破,也成為太陽能熱利用的一條新興發展之路。近日,力諾瑞特太陽能雙動力燃氣鍋爐通過國家燃氣用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此中高溫利用技術得到國家認證,標志著中國中高溫熱利用技術與世界接軌,實現太陽能與常規能源的一體化結合,中國太陽能中高溫利用產品從此也將實現規模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