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市場之外,世界上排名前十位的礦山機械制造商占據了85%左右的市場份額,整個產業的控制權正在集中于少數企業。
這其中,中國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產生的需求是一個主要促進因素。2008年到2009年,中國市場超越北美市場成為世界上銷售礦山機械臺數最多的市場,2010年,中國礦山全自動洗車機機械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比重或許可達到50%。
在英國,針對租賃公司的銷售額占英國礦山機械總銷售額的比重是75%,北美為60%,法國和德國也分別達到了50%和40%。中國還遠未達到這種水平,但幾年之后,很有可能走到這一步。
世界礦山機械的生產和需求都在向中國轉移
各蓄電池大制造商紛紛在中國開設工廠,把其主要零部件生產商也吸引到中國來。中國礦山機械減速機發展的一大障礙是優質零部件方面供應不足,現在開始有了改變。
由于礦山機械產品的保有量已經足夠完成現在的工程項目,目前全球礦山機械市場在生機涌現的同時也處于一種平穩和保守的發展狀態。在2009年有行業專家曾預測,礦山機械將面臨冰封時代,因為供大于求,僧多肉少的局面將不斷擴大,那個時候很多礦山機械企業紛紛掉頭,有的將目光從新定向為壓磚機等設備,又的將目光放到了建筑機械,誰曾想進入2010年之后,建筑機械逐漸衰冷,行業出現了微利現象,行業人士預測建筑機械將會從新洗牌。
專家認為,從世界礦山柴油發電機組 機械行業今后的發展趨勢來看,制造商能否提供“一攬子服務”的能力越來越重要。這些能力包括能否將產品的生產全套化,還包括制造商應提供購機方面的支持,因為很多機器的銷售將通過dk實現。
對于中國制造商來說,如何保持住現有的出口勢頭并且擴大其優勢是今后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目前礦山機械產品總產量的3%~5%用于出口。必須要出口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很多制造商在螺旋風管擴充自己的產能,但銷量只能占到總產能的70%左右,要用出口來消耗過剩的產能。而且中國國內產品的市場價格比較低,中國出口產品的利潤基本達到國內產品的300%。此外,在歐美等成熟市場,客戶的付款能力和及時性都比較好。礦山機械的技術水平與裝備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標志。本文簡要介紹了礦山機械的分類和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作用,提出面向經濟建設的市場驅動、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綜合集成的支持以及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礦山機械制造業發展的動力,論述了礦山液壓泥炮機械的發展趨勢是數字化、智能化、生態化和宜人化。
1、引言
礦山機械主要面向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基礎工業部門服務,主要任務是為煤炭、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和核工業等部門的礦山開采和原材料的深加工,以及為鐵路、公路、水電等大型工程的施工提供先進、高效的技術裝備。礦山機械是機械工業中一個品種繁多、設備結構復雜、需求量大、使用面廣的機械行業。礦山機械按其用途大致可分為采掘設備、提升設備求購廢乙二醇、窄軌運輸設備、破碎粉磨設備、礦用篩分設備、洗選設備和焙燒設備等7大類,30小類,700多個品種和數千種規格。
礦山機械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屬于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礦山機械制造業是國家建立獨立工業體系的基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標志。根據ggcd支持能源、纏繞膜交通和原材料等基礎工業發展的產業政策,礦山機械作為這些基礎工業的支柱應優先得到國家的重點支持,以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為煤炭、金屬和非金屬礦山的開發提供更多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優質、高效設備,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要。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礦山機械制造業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合作設計和合制造、自主設計的發展道路,特別是在實施《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若干意見》的推動下,礦山機械制造業基本實現了兩大轉變,一是產品開發由仿制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二是經濟運行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轉變。2000年以來,在國內基礎工業和基礎建設大發展的拉動下,礦山機械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工業總產值和銷售額年增長速度穩定在32%~40%。市場需求在帶動礦山機械制造業經濟增長的同時,更促進了整個電腦剝線機行業的技術進步,涌現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新產品,如北方重工研制了∮11m水泥平衡盾構和9.8km大型平面轉彎帶式電鍍設備輸送機,中信重工研制了8.8×4.8半自磨機和6.2×9.5m溢流型球磨機,并與2008年中標澳大利亞SINO鐵礦6組12臺世界{zd0}的12.2×10.9m半自磨機和7.9×13.6溢流型球磨機,太原重型機械集團研制了35m3和55m3大型礦用挖掘機和1800kW~2040kW大功率厚煤礦層采煤機,上海建設路橋研制了6m電液控制液壓支架等。上述重大新產品的成功研制,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縮小了與先進國家的差距,提升了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我國礦山機械行業在國際礦山工程建設中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礦山機械的發展一人類的技術進步、現代科學技術和整體工業水平息息相關,特別是與機械工程科學和采礦學科的發展緊密相連。現代科學技術前沿具有明顯的時域、領域和動態特性。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冷卻器納米科學、管理科學和制造科學是改變21世紀的主流科學,由此產生的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將改變世界。不同科學之間的交叉融合將產生新的科學聚焦,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礦山機械產生新的要求和期望。
機械工程科學發展的總趨勢將是數字化、智能化、精密化、微型化、生命化和生態化。礦山機械作為銅門機械工程學科的一個分支,也遵循這個發展的總趨勢。同時,結合礦山行業的特點,其發展趨向是數字化、智能化、生態化和宜人化。礦山機械制造業應不斷融入人類在各領域的優秀成果,面向國家經濟建設重大需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現可持續發展。
2、礦山機械發展的動務機制
2.1市場競爭驅動
我國礦山機械的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氣動執行器相比尚有差距。在邁向礦山機械制造強國的征途中,機遇和挑戰并存。產品設計是制造業的靈魂,產品的結構、功能、質量、成本、交貨時間及可制造性、可維修性、報廢后處理以及人、機和環境關系等,原則上都是在產品設計階段決定的。產品的創新設計能力已成為決定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中地位的首要因素。
礦山機械柴油發電機組是技術含量和集成化很高的裝備,新設備的開發中不斷將人類在各領域輸送機成果融合進來,隨著材料科學、制造工藝、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每一輪產品都有新的技術注入,零部件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新硬質合金設備換代越來越快,尤其是大型礦山機械的開發,無成熟的經驗可借鑒,而又不允許設計中出現任何失誤,因此必須借助多學科技術的融合,提高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礦山機械和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綜合的基礎上形成了數字化發展趨勢。
2.2經濟建設的需要
隨著社會進步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資源和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我國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隨著資源的開發,開采深度逐漸增加,由陸地向海洋延伸,資源開采條件日益惡化,安全開采的形勢日趨嚴重;我國的煤炭開采深度已達到1000m,金屬礦的濃度達到1380m,礦床開采深度增加,地下水、瓦斯、高地應力、地質構造使資源開采難度大大增加。
自動化無人工作面開采真空袋是井下或危險環境采礦的發展方向,也是保障工作面安全開采的有效途徑。綜合運用采礦學、自動化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進行自動化無人工作面開采的基礎理論研究和開發新技術、新裝備,使礦山機械將向著機器人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