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種,90%以上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基礎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發生常有一些誘因,包括過勞、情緒激動、大出血、休克、脫水、外科手術或嚴重心律失常等。心肌梗塞的癥狀表現在以下方面。
胃腸道癥狀約1/3有疼痛的病人,在發病早期伴有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腸脹氣也不少見;重癥者可發生呃逆。
疼痛是{zx0}出現的心肌梗塞的癥狀,疼痛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常發生于安靜或睡眠時,疼痛程度較重,范圍較廣,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小時或數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緩解,病人常煩躁不安、出汗、懼怕,有瀕死之感。天麻
低血壓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壓下降常見,可持續數周后再上升,且常不能恢復以往的水平,未必是休克。歡迎光臨公司官網http://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數日內發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轉階段出現。發生率約為20%-48%,為梗塞后心臟收縮力顯著減弱和順應性降低所致。病人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紫紺、煩躁等,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或進而發生右心衰竭的表現,出現頸靜脈怒張、肝腫痛和水腫等。
全身心肌梗塞的癥狀主要是發熱,伴有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生后24-48小時出現,程度與梗塞范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過39℃,持續一周左右。
心律失常見于75%-95%的病人,多發生于起病后1-2周內,尤其24小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