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關途徑獲悉,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下稱“規劃稿”)5月份已經出爐,根據規劃稿,“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礦建設將控制東部,穩定中部,大力發展西部,特別是內蒙古新開工規模將占全國的26%,規劃還表示優先建設大型露天礦。 提升集中度,培育大集團 根據規劃稿,到2015年,煤炭產量達到37.9億噸,比2010年增長5.5億噸,而2010年全國煤炭產量為32.4億噸,比2005年增加8.9億噸。換言之,“十二五”期間煤炭產量的增量比“十一五”的增量大幅減少。 在企業發展方面,堅持培育大型煤炭集團,鼓勵兼并重組,成為煤炭工業“十二五”規劃的關鍵內容。規劃的目標是,形成10個億噸級、10個5000萬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煤炭產量占全國的60%以上。 規劃稿確定,山西、內蒙古、河南、陜西等重點產煤省份,要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體,進一步提升產業集中度,促進煤炭資源連片開發。對已設置礦業權的礦區,鼓勵優勢企業整合分散的礦業權,提高勘查開發規模化和集約化。 控制東部發展西部 在產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重點照顧的則是西部地區特別是內蒙古的煤炭生產。按照規劃稿的總體布局原則,將控制東部、穩定中部和發展西部。在東部地區,勘查深度將控制在1200米以淺,新井建設控制在1000米以淺。對中部的重點礦區,也將限制1000米以深深井的建設。 在西部地區,將大力推進神東、陜北、黃隴和寧東等大型煤炭基地資源整合以及已規劃礦區的勘探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規劃將對蒙東褐煤資源圍繞重點項目開展勘探,對蒙東褐煤礦區重點實施煤電項目一體化開發,優先建設大型露天礦,重點供應東北。規劃稿特別強調,新井建設以大型現代化煤礦為主,優先建設大型露天礦、特大型礦井和煤電一體化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從新開工產能指標看,規劃稿確定:“十二五”新開工規模為5億噸/年,加上“十一五”結轉建設規模,最終建成投產規模為5.5億噸/年,而內蒙古獲得的產能指標高達1.3億噸/年,占總量的26%。其次,則分別為陜西和山西。 此外,煤炭外運成為煤炭“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內容之一。根據規劃稿,內蒙古煤炭外運的通道也將大擴容,以提升蒙煤外運能力,從而釋放當地產能。值得關注的是,規劃稿還規定,在三晉地區,將對優質煉焦煤和無煙煤資源實行保護性開發。 煤炭工業將更加穩健發展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是國家從戰略高度對煤炭行業做出的重要指導,它決定了未來5年內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的方向和速度,決定了未來5年內國家對煤炭行業的政策取向,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國內煤炭行業正處于重組整合的重要時期,隨著“十二五”期間整合的逐步完成,加上國家的大力支持,中國的煤炭工業必將更加穩健地發展。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認為,煤炭工業“十二五”規劃稿對我國煤炭行業的指導意義表現在以下三點:{dy},明確了發展重點。“十二五”規劃中煤炭增量要低于“十一五”指標,將主要增量置于西部地區,尤其是內蒙古。 第二,提出了保護對象。新的規劃要求對優質煉焦煤和無煙煤資源實施保護性開發,這是基于對資源的戰略性保護以及在焦煤價格長期看好的前提下做出的要求。從長期來看,焦煤的未來需求正不斷增加,各國對焦煤的爭奪愈加激烈,焦煤必將成為未來全球爭奪的重要戰略性資源。 第三,疏通了運煤通道。疏通運煤通道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蒙煤外送能力,在這當中集通線的擴容將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朔黃線、邯長線的擴容、蒙冀線的建成對于西煤東送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鐵路運輸能力的提高必將帶動煤炭運輸,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