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機械,生物柴油廠家
與同屬清潔車用替代燃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相比,我國生物柴油生產相對發展緩慢。從我國成品油需求來看,柴油相對汽油更加短缺,在我國發展生物柴油不僅有助于降低車輛尾氣污染物排放,也具有緩解柴油資源短缺的現實意義。考慮到廢棄油脂是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之一,其產業化發展還能解決廢棄油脂再次進入食品領域從而危害大眾健康的問題。但目前,我國生物柴油產業化受到生產成本較高、政策扶持不足、相關管理不規范等因素的制約。針對這些問題展開分析討論,有助于明確產業定位、理清發展思路,從而為決策者提供參考。
我國生物柴油生產與示范我國2010年生物柴油產能約300萬t/a,產量約20萬t,主要原料為餐飲廢油、榨油廢渣等,產品主要用于農用動力機械及公路、水路和鐵路運輸動力機械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物柴油產業起步較晚,發展進程也比較緩慢。自“十五”開始,政府加大對生物柴油研發的投入,但由于后期相關產業政策扶持力度不大,盡管在建和規劃的產能已有一定規模,但產能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國生物柴油生產主體為民營企業,國企和外企也有涉足。2008年7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大公司以麻風樹為原料的示范裝置建設。其中,中國海油在海南的6萬t/a裝置于2010年底建成投產,是目前已建成的我國{zd0}的生物柴油示范項目。
國內相關政策“十五”期間,生物柴油相關研究課題進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生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物柴油的發展。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要“重點發展以小桐子、黃連木、油桐、棉籽等油料作物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產技術,逐步建立餐飲等行業的廢油回收體系”,并提出生物柴油發展目標為:生物柴油年利用量到2010年達到20萬t,2020年達到200萬t。
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等部門對國家批準的工業示范裝置已制訂一系列政策,包括工業裝置建設的dk,增值稅、所得稅減免,建成運轉后達到合同指標的獎勵等。但從總體上看,相關政策對產業化發展的推動作用尚不顯著,政策連續性不強,甚至出現反復。例如,2006年國家稅務總局發文規定:“以動植物油為原料,經提純、精煉、合成等工藝生產的生物柴油,不屬于消費稅征稅范圍”,但在2008年《國務院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又將生物柴油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直至2011年6月,國家財政部與稅務總局再次發布通知對以利用廢棄的動植物油生產純生物柴油免征消費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