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層處理:將地面基層上的浮灰、油漬、雜質等清理干凈。表面比較光滑的基層,應進行鑿毛,并用清水沖洗干凈。
2、灑水潤濕:需在施工前{yt}灑水潤濕基層。
3、抹踢腳板:有墻面抹灰層的踢腳板,底層砂漿和面層砂漿分兩次抹成;無墻面抹灰層的只抹面層砂漿。
4、刷素水泥漿結合層:宜刷1:0.5水泥漿,也可在墊層或樓板基層上均勻散水后,再撒水泥面,經掃涂形成均勻的水泥砂漿粘結層,隨刷隨鋪水泥砂漿。
5、做標筋:根據+50cm標高水平線,在地面四周做標志塊,大房間應相距1.5——2.0m增加標筋,如有地漏和有坡度要求的地面,應按設計要求做泛水和坡度。
6、鋪水泥砂漿壓頭遍:緊跟做標志標筋鋪水泥砂漿,其配合比為水泥:砂=1:2,如用425標號的水泥可用1:2.5的配合比,稠度應小于35cm;隨鋪隨用木抹子拍實,用短木桿按標筋標高刮平,刮時應從里向外刮至門口,符合門框鋸口線標高。然后再用木桿子搓平,待反水后略撒1:1干水泥砂子面,吸水后鐵抹溜平;如有分格的地面,經分格彈線或拉線,劈縫并溜壓至平直光。上述操作均應在水泥砂漿初凝前進行。
7、第二遍壓光:在壓平頭遍之后,水泥砂漿凝結,人踩上去有腳印但不下陷時,用鐵抹子壓第二遍。要求不漏壓,平而出光。有分格的地面壓過后應用溜縫抹子溜壓,做到縫邊光正,縫隙明細。
8、第三遍壓光:水泥砂漿終凝前進行第三遍壓光,人踩上去稍有腳印,抹子抹上去不再有抹子紋時,用鐵抹子把第二遍壓光留下的抹子紋壓平、壓實、壓光,達到交活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