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鎮400家酒廠倒閉: 深度變革剛剛開始?
還在調試階段的“魯酒新聞中心”訂閱號,這兩天確實火了一把。茅臺鎮400家酒廠倒閉的信息一出,引來了眾多消費者和業內人士的關注:這些酒廠為何關門?白酒生產到底藏了多少貓膩?倒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就在大家關注這條微信的同時,一場前所未有的白酒技術調查,在白酒{dy}生產大省四川展開。而負責這項調查的機構,則是行業最qw的三大家族: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酒檢中心。據說技術力量超{yl},參與人員甚多,目的只有一個,拿出一個實實在在的白酒生產標準來。
按理說,一個行業標準的修改,不至于引發這么多動蕩吧。真實的背景材料,卻不得不說:白酒被譽為中國第五大國粹,緊隨京劇、武術、書法、中醫之后。但自2012年以來,白酒行業屢受重挫。政府嚴把三公消費,打破了白酒業原有的市場環境;白酒質量問題備受關注,洋河勾兌門、賴茅亂象、在一次次質疑背后,白酒業多年斥巨資建立起的信譽逐漸透支。
隨著信譽的降級,整個白酒銷量大幅下降,茅臺、五糧液(000858,股吧)、洋河gd酒銷量甚至腰斬,領軍中國白酒大退步。
在這種背景下,效仿中國乳業大亂大治的中國白酒業,開始從酒標準入手,很多企業看到了乳業大治下的境況,一些小酒企業開始亂了方陣,關門跑路成了這段時間小酒企業的集體行動。
年份酒亂象是非難辨: 一滴年份酒,壞了一鍋粥?
“酒是陳的香”,這句諺語改變了酒業格局。2004年以來,“年份酒”概念悄然流行起來。各大企業爭相推出年份酒新品,行業內專家笑說:“廠里沒有款年份酒,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據悉,年份酒始作俑者是茅臺酒廠,后來各大酒廠從利益角度出發,均推出了自己的年份酒。
什么樣的酒能叫年份酒?每瓶酒中陳年酒含量占據多少才能稱為相應年限的陳年酒?廣為人知的“年份酒”,其實一直生存在消費者的認知陰影里。
既然消費者都疑惑的事情,自然成為這次白酒行業整頓的內容之一。有消息透露,這次白酒行業新標準,將對“年份酒”下準確的定義,就像法國的陳釀葡萄酒一樣,該是哪年的就是哪年的,這個不允許胡標了。
一份標準能有多大能耐? 行業整合進入技術派
大亂之中出大治之策。中國乳業的危機與整合,或許能給中國白酒行業整合以借鑒。
2008年,中國乳業爆出三聚氰胺事件,全國輿論嘩然。消費者驚呼“一杯牛奶"結石"一個民族。”隨后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行業先是蕭條,再是大魚吃小魚,現在已經到了國家層面上的行業大整合了。
從茅臺鎮400家小企業關門,到郎酒釀酒工人大逃亡,乃至最冷冬天的關顧,中國白酒行業正面臨著奶業的{dy}個階段。
那么,下一步中國白酒會向著什么方向發展?山東省白酒品牌推進委員會最近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白酒行業整合將由資本派轉換為技術派。
在過去中國白酒黃金十年里,各路資本競相進入高利潤的白酒行業,出現了千軍萬馬奔騰的景景象。隨著整個行業利潤率回歸,特別是即將實施的高標準的技術標準,一個由技術和產能所主導的行業整合大幕,即將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