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間,廣東古典家具業由起初的購買實用到投資收藏,再到原料炒作。這種家具產業投機式“產品”到“藏品”的演變過程,使得該行業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廣東新崛起的一大支柱產業。
圖/文 潘才岳(收藏家、藝術評論員)
近幾年,廣東珠三角地區古典家具市場的購買群體越來越多,一般用以投資收藏或點綴家居之用。由于珠三角地區長期以來都受清朝“廣作”硬木家具的傳統和南粵居家文化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沿襲了使用古典家具的習慣。同時,廣東還憑借其發達的海運優勢,使得傳統家具市場的地位顯得尤為突出。
從2003 年開始步入正軌至今,傳統古典家具行業足足綻放了10 年,為廣東傳統家具史寫下唯美的一頁。
南粵居家添古韻,編織市場領風騷
任何一個能夠崛起繁榮氣象的地區,必有其強勢之處。
在明未清初之時,由于西方傳教士大量來華,加強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而廣州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成為當時我國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門戶。至清代中葉,廣州商業機構的建筑大都摹仿西洋形式,宮府、民居也多效仿,形成了一股空前的“西洋熱”。
與建筑相適應的家具,也逐漸形成了時代所需要的新款式。自清朝以來,實木家具的使用便以廣州為中心輻射至廣東各地區,甚為流行,珠三角地區的不少人家中都以實木家具為主。即便珠三角地區的富甲們所興建的別墅,相對內地也沒那么“洋味兒”,多少都會保留有中式的韻味。如此,說明了廣東人較其他地區的人更為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
傳統的品味習慣理念加上良好的消費基礎和優越的海運交通優勢,也為當代廣東的傳統家具業創造了有利的發展條件。
以廣東深圳觀瀾紅木市場為代表的名貴木材產業聚集地,匯集了國內紅木行業80% 以上的原材料。如此龐大的原料量,從而吸引了大量全國各地的家具商在附近駐足。
僅在佛山地區就成立了順聯家具城、羅浮宮家具城、佛山國際家具博覽城等國內四大知名的家具博覽城。更是曾巨資邀請zm球星姚明作為形象代言人,由此可以看到廣東家具市場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2013 年5 月在廣州琶洲舉辦的第五屆廣州家具設計展暨廣東家具行業設計年會上,廣東省家具協會會長王克透露,廣東家具行業原創設計比重連續3 年增長10%,目前已達到30%,{lx1}全國,接近歐美水平。
由此,截至2014 年年初,廣東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十一屆在業內頗有名氣的中國紅木古典家具博覽會、古董家具拍賣行,再加上如廣交會、深圳文博會、東莞厚街名家家居展、中山紅木家具博覽會等大大小小的上百場展會等,都為廣東傳統家具產業提供了優渥的資源條件,從而也確立了廣東在行業的市場地位。
朽木稀跌漲,波折再一彎
2013 年6 月,《瀕臨滅絕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生效,材料的再一次告急,意味著紅木家具將迎來又一波的漲價。
由于廣東傳統家具創業起步較早,八十年代就已經興建仿古家具廠,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家具產業最發達的地區,產值和銷售總額均在全國{lx1}地位。為此,紅木家具亦將成為廣東家具產業能否繼續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的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紅木作為成長周期較長的珍惜木材,數量有限。而廣東紅木家具商卻早已經在紅木木材資源尚不短缺的情況下,聯合在東南亞地區有意識地建立了采購基地以應對國際限采伐政策達到囤貨投資目的。
廣東家具產業商家們對木材原料成功囤貨的舉動,無疑也讓全國其他地區的家具產業看到了更加廣闊的市場。
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家具協會會長王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紅木價格不僅不會再暴跌,而且在短期內還會繼續上漲,長期也呈穩中有升的態勢。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紅木成材時間漫長,資源本來就稀缺,再加上近期紅木產地中的東南亞各國嚴控木材出口,只有少量的木料補充,市場貨源緊張。像{zshy}的大紅酸枝,按照目前的市場消費情況來看,東南亞一帶的大紅酸枝也會在兩年內被砍光,因此價格只會越來越高。
談及紅木家具的市場前景,在佛山經營傳統古典家具生意的李錦朝表示游資介入投資占據了不少的市場份額。“由于在剛性需求熱的前提下,又加上紅木原料稀缺故而成就了熱門投資。”李錦朝如是說。
去年11 月,筆者在廣州藝和紅木市場走訪時,發現大部分商家的交易量并不大。這也正如筆者好友胡志剛所預測的,紅木原材上漲必然會導致賣家惜售。
胡志剛作為中國收藏家協會副主席,他家中的古家具可謂算得上是“gd、大器、上檔次。”胡先生尤以收藏明代古董黃花梨家具為出眾,故而他平時也經常接觸傳統紅木家具行業。
在與胡志剛的交流中,他坦言紅木原料及成品的交易市場淡或旺,其價格基本都能夠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特別是在廣東,即便是淡也不會淡很久便會活躍起來。
與此同時,在與深圳、東莞、江門等地的古典家具行家朋友們交流時也發現,業界大多的從業者對古典家具市場的評述基本都是此觀點。
為此筆者根據這些從業者們的陳述,而特地整理了相關數據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紅酸枝原料為例,廣東的市場交易價格與國內其他紅木市場的差價并不算大。在2007年之前平均4—5 萬元/ 噸,而2007 年至2008 年明顯升過一段時間。08 年之后又升到8—9萬元/噸,后來回落到6—7萬元/噸。在前幾年中料升到12—13 萬一噸,廢料則也要幾萬元/ 噸。而現在的中料由12—13 萬元/ 噸升到20 幾萬/ 噸。至于直徑50—60 厘米不等的升到過百萬一噸的也有,而上等料而且好的大面料已不是按噸來計算,而是按單塊計算。
十年崛起引豪擲,方興未艾新據點
在不斷總結、分析廣東紅木家具產業發展歷程的思考中,我們不難發現,由于強大購買力群體的不斷增加,致使紅木產業欣欣向榮。作為資深古典家具從業者的李錦朝對此非常自信地說:“紅木的市場交易價格回落5%—10% 左右的幅度是屬于市場正常現象,但其升值的幅度卻可高達40%—50% 的幅度,甚至超過{bfb}。”
李錦朝對傳統古典家具業的前景十分看好,他表示由于市場上的黃花梨已經十分少有了,酸枝被業界稱為是“第二代黃花梨”,所以未來幾年紅木市場上的酸枝家具很快會替代黃花梨的主導地位。而未來“ 酸枝”替代品,則會是緬甸花梨、白酸枝、花枝等。
隨著中國內地對紅木的需求量與購買力的增加,紅木家具半成品、工藝品在傳統古典紅木家具交易市場上的活躍度快速上升,可以看到古典家具產業在一步步地發展壯大。
廣東家具產業的紅木加工和銷售廠店的數量亦從最初的幾十家、幾百家,到幾千家,再到現在的上萬家。其成長的規模由最初的家庭式作坊制作發展成標準的廠房生產,產品亦由最初的小工藝品到現在的大宗家具……
現階段正是因為紅木家具的品種逐漸齊全、款式不斷創新、工藝不斷改進,市場不斷擴大,經營方式也由轉銷到現在的前店后廠,商鋪規模亦由幾十平方米的小店到現在以“家居一條街”、“紅木城”等為代表形成了專業商城及眾多的市場集散地。
致使2003 年—2013 年這十年期間,古典家具業亦由起初的購買實用到投資收藏,再到原料炒作。這種家具產業投機式“產品”到“藏品”的演變過程,使得該行業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廣東新崛起的一大支柱產業。
經過了十年的行業沉淀,珠三角地區有不少的超級富豪們不僅只是停留在收藏紅木家具或炒作原材料的“小兒科”上面,他們也開始有意識地陸續興建相關私人藝術館或美術館來陳設自己的珍藏品,更有甚者是用數以百畝的地皮面積來興建紅木城。如在中山沙溪剛剛興建成的“紅博城”,便是企業家斥資巨額而打造的紅木展示場。
想必在不久的將來,置身于廣東一些土豪大屋廳堂,坐在古色古香的座椅上,邂逅的已不再僅是艷遇與美酒,更多了一份傳統的古典情懷。
撫摸著遠道而來的紅木看到這家具的妙處,聽主人訴說著關于當初購買這紅木家具的高貴典雅與曲折故事,感受著奢華綻放與投資成功的喜悅,難免令人發思古木之幽情。
鏈接
雕法自然,返璞歸真
在廣東的古董家具交易市場中,常見的廣作古家具作品分別為酸枝、東京以及坤典三種木料為主打藏品。此外,在古代廣式家具中海南黃花梨古舊家具亦是廣東韻味極濃的一個品種。然而,被行家里手們譽為是廣式家具代表的古舊家具藏品則多為清代、民國時期以酸枝木而作的古家具。
懂行的人都知道,廣式家具的特點之一是用料粗大充裕。由于廣式家具的構件不論彎曲度有多大,一般不用拼接做法,而習慣用一塊木料挖成,故而古代的廣式家具十分受到收藏業界投資者們的青睞。
廣式家具講求木性一致之論,從平時所接觸到的廣式古董家具中發現,每件硬木家具作品幾乎都不會摻雜其他的木材,而且不加漆飾,使木質wq裸露,讓人一看便有實實在在,一目了然之感。也正緣于整件器具基本都是用一種木料制成,行家里手們對于廣式古董家具的甄選要求都是“無雜價高”。傳統的古代廣式家具獨特的藝術風格,除了表現在鑲嵌的藝術手法上以外。其另外的裝飾花紋特點則是,雕刻深峻,刀法圓潤、磨工精細。此外,廣式家具的裝飾題材和紋飾也受西方文化藝術影響。在清代中晚期,出現了一種俗稱“西番蓮”形式牡丹的花紋,它的雕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建筑的影響,雕刻花紋隆起較高,個別部位近似圓雕,加上磨工精細,使花紋表面瑩滑如玉,絲毫不露刀鑿痕跡。這一點,在我們廣東珠三角各地區的古宅博物館中流傳下來的家具藏品中均可感受地到。例如,廣州陳家祠、順德清暉園、東莞可園等傳統的清代大宅中的酸枝古家具作品件件都具備雕工圓滿、一木而成及包漿老辣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