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車床分會從調研走訪的車床企業了解到,2009年以來,東莞數控機床設備行業有5家企業承擔了28項重大專項,涉及高速五軸聯動加工中心、高速精密數控機床、核心功能部件、共性技術等。中國于2009年啟動“gd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以下簡稱“重大專項”),按實施方案計劃投資221億元。按專項規劃,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四大行業所需的gd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的70%—80%將立足于中國。而專項的實施,基本以工程招標的形式,支持中國gd數控機床的科技創新。2009年,安排194項課題,立項課題總經費為72.71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16.23億元,地方匹配及企業自籌56.48億元。
重大專項的肯定與質疑并存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車床分會副秘書長陳洪軍表示,“自重大專項實施以來,有效地推動了國產數控機床走向gd。在專項資金的支持下,一大批機床工具在研發上取得了突破,很多標志性設備已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國產數控機床在航空大型結構件、汽車發動機、汽輪機葉片等領域的應用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http://www.wk-
東莞數控機床設備,在調研走訪的車床企業中,對重大專項的肯定聲音,是其推進了企業在技術上的進步,提升了企業的軟實力。企業愿意承擔重大專項,主要體現在:近年來,重大專項成為機床企業的重要“亮點”,企業以承擔專項課題任務為榮,課題的進展情況也吸引媒體競相報道;重大專項提升了企業的研發水平,同時應用重大專項相關技術或者技術下移,也提升了企業產品的技術水平、提高了產品檔次;ggcd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而承擔重大專項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必選條件;企業申請省部級、{gjj}技術中心,承擔重大專項是重要條件;獲得專項資金、培養人才隊伍等。
陳洪軍強調,“科技的發展,追求‘高、精、尖’是永恒的目標,而對市場化應用而言,‘專、精、特’才是永恒的主題。以中國目前的科技實力,在追求‘高、精、尖’的同時,一定要兼顧市場,實現‘產、學、研、用’相結合,才能腳踏實地,更好、更進一步地推動產業發展。”
顯然,重大專項的實施“落地”,需要解決突出的兩個問題,首先要解決產品設計、制造的產出問題,然后要解決產品生產制造出來之后的產業化、市場化問題。“對重大專項主機類參數的設計,要參考中國主要功能部件的參數、性能,而且產品必須特定到用戶的工序,在技術上不能簡單地堆砌。”陳洪軍建議,企業應量力而行,承接與企業發展相一致的技術,而不能盲目承擔。同時,應充分利用專項成果,扎實推進重大專項,不搞形式主義,實施gd技術下移,服務于現有產品,在技術上實現產業化。http://www.wk-
針對重大專項產品實施風險高、試制周期長的特點,陳洪軍建言,“國家應對用戶企業與承擔企業給予政策扶持,使‘研、用’結合得更加密切,實現風險共擔。讓用戶企業用得放心,承擔企業新品開發得安心。此外,國家在重大專項的招標中,不僅要考慮企業的實力,還要考慮企業的覆蓋面,讓更多有實力的中小企業也有機會參與進來。”
但與此同時,亦不乏對重大專項的質疑之聲,也不斷暴露出一些問題。調研走訪中發現,“重大專項雖然推進了機床技術進步,但新技術攻關成本高,產品售價高,甚至高于進口產品,而其功能卻不如技術成熟的國外同類產品,這就導致專項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幾乎為零。此外,企業投入大、產出少,要占用企業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
東莞數控機床設備,具體來說,表現為某些重大專項的指標過高、脫離實際。部分技術指標一味追求“高、精、特”,由于課題研究方向實施“自下而上”的上報,出現了一些“想當然”的情況,偏離行業實際需要。此外,部分課題研究方向的申報和承擔單位并非同一家,造成承擔單位對研究意圖并不是非常了解,方向有所偏離。http://www.wk-
同時,存在資金不到位、時間短、投入大的狀況。由于09重大專項的產品以高精、高速、五軸為主體,對中國車床行業企業來講,必須在短期內組織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等各領域快速開展工作,各企業必須投入相應的配套設備;設計、制造的難度大,企業必須抽調業務骨干,從而影響到企業現有產品的排產;地方配套資金遲遲不到位,重大專項難以驗收;部分產品在研發成功后無人問津,不僅國家投入的資金,就連企業自籌的配套資金成本都無法收回。此外,某些重大專項的實用性較差,有些企業只是把課題做出來,僅注重產品指標的先進性,卻忽視了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研究,使產品指標的可重復性較差。
重大專項的產業化迷途由于重大專項的目標客戶范圍相對狹窄,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的狀況。重大專項目前的主要用戶是航空航天、軍工等國家骨干行業,首先考慮產品的穩定性和精度,其次是服務與價格。gd客戶選購機床,優先考慮德國、日本的進口機床,其次是中國臺灣、韓國的機床,{zh1}才是大陸產的機床。而gd數控機床的市場需求總量小,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已被境外產品占領,中國企業很難快速進入gd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