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后敏感時段,中美兩國就人民幣升值一事再起波瀾。這對剛剛度過2009年外需市場萎靡的外貿行業來講,2010年無疑將背上“人民幣被升值”的壓力。
“人民幣升值是外貿企業今年面臨的{zd0}沖擊因素。企業無法自主選擇人民幣是否升值,如何化解壓力是當下最應該考慮的問題。”{dy}紡織網總編輯、高級分析師汪前進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外貿行業悲觀應對
關于2010年上半年紡織服裝企業經營情況的調查問卷顯示,有85.02%的企業對今年境外市場環境和出口的信心較弱,剩下14.98%的企業持悲觀態度,對今年海外市場保持樂觀態度的竟無一家企業。同時,59.46%的企業認為2010年上半年出口形勢比較困難,下半年會有所好轉;84.58%的企業認為今年出口成本較去年同期增長20%。
有媒體報道稱,財政部或將于3月下旬派出調研組赴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及上海市進行人民幣匯率壓力測試。盡管隨后被財政部和商務部否認,但是外貿企業對匯率敏感的神經開始緊張起來。
“對企業來說,反傾銷好比是有期徒刑,忍個一年半載也就過去了,而人民幣匯率風險卻是無期徒刑,不知道刀子什么時候落下來。”奧康鞋業副總裁徐曉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
汪前進指出,目前紡織行業整體利潤率在3%—4%的水平,一旦人民幣升值3%左右,紡織行業的利潤就被侵蝕了。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張偉也表示,服裝和家具制造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商{zd1}利潤率僅為3%,人民幣升值對他們而言是一場災難。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答復本報記者采訪時更是強烈表示,在目前已經承受著持續加大的成本壓力的情況下,一旦人民幣再度升值,多數中小企業將無法正常經營,眾多企業員工將面臨失業。
機電商會近期對多家會員企業的外貿經營狀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從企業反饋情況來看,企業經營環境比2009年更加嚴峻復雜,經營難度加大,突出表現為企業員工工資成本普遍上漲,如汽車配件企業用工成本增長25%—30%,由于機電企業勞動力成本在其經營成本中占據較大比重,企業成本由此不可避免地上漲。
調研還顯示,單就大型成套設備企業而言,如果人民幣升值3%,將使該行業減收300億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受沖擊的家電、電工、汽車、鋼鐵等其它產業及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