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
2.多空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加氣混凝土),其表觀密度是300~1000公斤/立方米。泡沫混凝土是由水泥漿或水泥砂漿與穩(wěn)定的泡沫制成的。加氣混凝土是由水泥、水與發(fā)氣劑制成的。
上述各種破壞作用還常因其具有循環(huán)交替和共存疊加而加劇。前者導致混凝土材料的疲勞;后者則使破壞過程加劇并復雜化而難于防治。
混凝土攪拌機根據(jù)不同施工要求和條件,可分為自落式和強制式混凝土可在施工現(xiàn)場或攪拌站集中攪拌。流動性較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可用自落式攪拌機;流動性較小或干硬性混凝土宜用強制式攪拌機攪拌。攪拌前應按配合比要求配料,控制稱量誤差。投料順序和攪拌時間對混凝土質量均有影響,應嚴加掌握,使各組分材料拌和均勻。
2.膨脹變形(濕脹)
商品混凝土是指以集中攪拌、遠距離運輸?shù)姆绞较蚪ㄖttp:///xinwen7352588.html{間隔符}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混凝土弘符工地供應一定要求的混凝土。它包括混合物攪拌、運輸、泵送和澆筑等工藝過程。嚴格地講商品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的工藝和產品,而不是混凝土的品種,它應包括大流動性混凝土、流態(tài)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高強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防滲抗裂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等。因此、商品混凝土是現(xiàn)代混凝土與現(xiàn)代化施工工藝的結合,它的普及程度能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混凝土施工水平和現(xiàn)代化程度。集中攪拌的商品混凝土主要用于現(xiàn)澆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從攪拌、運輸?shù)綕补嘈?~2h,有時超過2h。因此商品混凝土 攪拌站合理的供應半徑應在l0km之內。隨著商品混凝土的普及和發(fā)展,現(xiàn)澆混凝土成為今后發(fā)展方向。在我國許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 等,商品混凝土攪拌站都在一百個以上,其規(guī)模和工藝水平不亞于發(fā)達http:///xinwen7352594.html{間隔符}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混凝土姬湛國家。許多中小城市也在推廣應用商品混凝土。
流態(tài)混凝土用作商品混凝土時,對新拌混凝土的流動性和流動性損失的控制要更嚴格。因為運距較長,交通堵塞等因素,要求坍落度損失小,2h(有時超 過2h)內混凝土應保持流動性,澆灌時要求泵送。用后摻法雖然能解決坍落度損失和泵送等問題,但是增加了攪拌時間或次數(shù),這樣影響商品混凝土的產量,并且 使攪拌操作復雜。即使這樣在泵送前摻超塑化劑,在攪拌運輸車中快速攪拌3min,也不能充分發(fā)揮超塑化劑的分散作用,拌合物均勻性差。因此,至少在我國, 后摻法不易推廣,還是采用同摻法好。這就要求研究新的超塑化劑,保證新拌混凝土的流動性保持在2h或2h以上,而不影響硬化混凝土的強度,特別是早期強 度。
對計算所得的配合比結果要通過試配、試拌來驗http:///xinwen.html{間隔符}尼瑪縣混凝土邊路證。拌制高強混凝土必須使用強制式攪拌機,振搗時要高頻加壓振搗,保證拌和物的密實。要注意試拌量應不小于拌和機額定量的1/4,混凝土的攪拌方式及外加劑的摻法,宜與實際生產時使用的方法一致。
在以往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主要考慮的是強度指標,對耐久性考慮較少。高性能混凝土以高工作性、高強度、高耐久性為特閩侯縣征,區(qū)別于普通混凝土。對于海洋工程、噴灑化冰鹽的公路與橋梁工程、鹽漬地區(qū)的工程,由于氯鹽侵入混凝土導致鋼筋銹蝕,引起混凝土膨脹開裂,嚴重影響了建筑物使用壽命。提高其耐久性的最重要的技術措施就是采用高抗氯離子滲透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從根本上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護筋性能。采用常規(guī)材料、常規(guī)工藝可以在常溫下配制出抗氯離子滲透能力和抗凍融能力都較強的高性能混凝土http:///xinwen7379029.html{間隔符}常山縣混凝土危王。配制的關鍵在于選用與水泥相匹配的高效減水劑,在水膠比不大于0.35的條件下,使用粉煤灰、磨細礦渣粉、硅粉等礦物摻和料替代部分水泥作膠凝材料。這些磨細礦物摻和料在拌制的混凝土中發(fā)揮填充效應和火山灰反應,使混凝土變得更加致密,從而降低混凝土的滲透性。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采用低水膠比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關鍵。
為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質,可加入外加劑。由于摻用外加劑有明顯的技術經(jīng)濟效果,它日益成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組分。為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或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節(jié)約水泥,在混凝土攪拌時也可摻入磨細的礦物材料──摻合料。它分為活性和非活性兩類。摻合料的性質和數(shù)量,影響混凝土的強度、變形、水化熱、抗?jié)B性和顏色等。
鋼筋銹蝕作用:在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因電化學作用生銹,體積增加,脹壞混凝土保護層,結果又加速了鋼筋的銹蝕,這種惡性循環(huán)使鋼筋與混凝土同時受到嚴重的破壞,成為毀壞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一個閩侯縣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