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相:藍光對人體有害究竟是怎么回事?
最近有一種說法,手機和電腦顯示器會發出藍色的光,這些藍光會損害人的眼睛造成晶狀體病變什么的。其實真相是這些藍光影響的是人的睡眠質量,誘發節律紊亂。黑暗對人的身體是一種自然暗示:該睡覺了,但是我們盯著明亮的屏幕幾個小時之后,這種自然暗示就失靈了。
現在有很多減少藍光的方法,比如關掉LED燈、使用過濾器、使用白熾燈或者安裝藍光過濾軟件。不過我們首先還是來了解一下藍光危害究竟是什么:
最簡單的解釋是:藍光會暗示我們的身體現在還不是睡覺的時候。
你的眼鏡里有30000個感光細胞可以接收到某一波長范圍內的光并將它們識別為藍光。藍光的波長在大約460納米范圍內,這些光照射到特定的細胞,細胞向大腦的視交叉上核區域發出一個信號,并告訴大腦關閉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就是睡眠的啟動器。
人的晝夜節律決定我們的生物鐘。喜歡睡懶覺的人比早起的人睡眠周期要長。醫生經常使用藍光療法來改變睡眠模式和解決睡眠障礙。
在過去50年的時間里,人類的平均睡眠時間和質量都有顯著下降。晚上過多的接觸發光屏幕會影響睡眠以及生物鐘。
哈佛醫學院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有一組人睡覺前4個小時閱讀印刷書籍,另一組人睡覺前4個小時閱讀電子書。連續五天時間,閱讀電子書的人花了10分鐘才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明顯比閱讀紙質書籍的人入睡時間更長。
同時,閱讀電子書的人表示晚上不怎么困了,但他們在早上起床的時候感覺起不來。
眾所周知,睡眠不足會誘發心臟病、肥胖癥和2型糖尿病。缺乏睡眠也會讓人產生焦慮和抑郁。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藍光還與老年黃斑變性有關,不過并沒有確鑿的證據。
長期暴露在藍光下也會誘發白內障甚至失明。
根據科學家的多年統計,白內障的發病年齡與紫外線呈高度正相關,赤道地區的白內障平均發病年齡要比高緯度地區提前5到10年。
我們知道紫外線(UV)和藍光的波長范圍是比較接近的。傷害眼睛的波長峰值為440nm左右,而抑制褪黑js的波長峰值在460nm。
LED燈比手機更糟糕
有研究表明,LED燈會抑制99%的人分泌褪黑素,并縮短褪黑js90分鐘的持續時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使用白熾燈泡,這些燈很少有藍光。而現在的LED則富含藍光。
但至少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會關燈,而且LED燈離我們的距離比手機屏幕要遠多了。這就是為什么大家更關心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藍光危害。
藍光晚上才有危害
到目前為止,普通人接觸到最多的藍光來自于太陽,所以我們白天很難睡個好覺。但在白天,藍光并沒有什么副作用,相反,我們需要藍光。
當我們早上醒來的時候,我們需要陽光來重置生物鐘。除了晚上要避免藍光之外,早上出去曬15分鐘的太陽對于你的生物節律來講同樣重要。
當然,在{yt}結束的時候,特別是在睡前90分鐘別接觸藍光。但問題是,每天晚上關掉一切燈,坐在一個黑暗的房間里,這實在是太不現實了。
如何過濾藍光
市面上有很多防藍光玻璃鋼化膜,這些玻璃貼膜鍍有一層特殊的納米涂層,主要工作原理是反射藍光。比如之前介紹過的STARLOOK星露鋼化膜。它可以過濾波長400-440納米的光,其他波長的光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