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口在射出成型模具的澆注系統中是連接流道和型腔的熔膠通道。澆口設計和塑件品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 澆口的位置與塑件品質的關系
1.1. 澆口位置與噴流的關系
澆口若能布置成沖擊型澆口 -- 也就是使得進澆后的塑膠熔體立刻沖擊到一阻擋物(如型腔壁、芯型銷等),讓塑流穩定下來,就可以減少噴流的機率。
1.2. 澆口的位置與熔接線的關系
熔接線是兩股熔膠的波前相遇后所形成的線條。 就http://.的外觀或是強度而言,熔接線都是負面的。
每增加一個澆口,至少要增加一條熔接線,同時還要增加一個澆口痕較多的積風以及流道的體積。所以在型腔能夠如期充填的前提下,澆口的數目是愈少愈好。爲了減少澆口的數目,每一澆口應在塑流力所能及的流動比之內,找出可以涵蓋{zd0}塑件面積的進澆位置。
更改澆口位置以后,能夠將熔接線自敏感處移除爲上策。 如果熔接線無法移除,那么增加波前的熔膠溫度;或是減少兩相遇波前的熔膠溫度差;或是增加兩波前相遇后的熔膠壓力;或是增加熔膠波前相遇時的遇合角,都可以改善熔接線的品質。
1.3. 澆口的位置與積風的關系
積風是型腔內的空氣和熔膠釋出的氣體被熔膠包圍后的缺陷。 積風的存在,重則導致短射或焦痕,輕亦影響外觀和強度。
每增加一個澆口,就會增加積風發生的機率。 當塑件厚薄差異大時,如果澆口位置設置不當,就會因爲跑道現象而導致積風。
1.4. 澆口位置與遲滯效應的關系
遲滯效應是熔膠流到厚薄交接處的時候,由于薄處的流阻較大,而在該處阻滯不前的效應。 這種效應重則産生短射,輕亦形成遲滯痕(亦即高殘余應力帶)。
澆口應置于距離可能發生遲滯效應的最遠處,以xc或減輕遲滯。
1.5. 澆口位置與縮痕和縮孔的關系
澆口應置于厚壁處以確保補縮的塑流能夠維持得最久, 厚壁處才不會因爲較大的收縮,而使得縮痕和縮孔更容易發生。
1.6. 澆口位置與溢料的關系
型腔布置和澆口開設部位應立求對稱,防止http://.承受偏載而産生溢料現象。
1.7. 澆口位置與流動平衡的關系
就單型腔模具而言,熔膠波前于同一時間抵達型腔各末端,就叫做流動平衡。 流動平衡的設計使得熔膠的壓力、溫度以及體積收縮率的分布比較均勻,塑件的品質較好。所以澆口位置的選擇以是否達成流動平衡爲準。
流動平衡與否,可以模擬充模的CAE進行確認。對澆口數目相同但是澆口位置不同的設計而言,能以最小的射壓和鎖模力充模的設計是流動最平衡的設計。
1.8. 澆口位置與塑件平面度的關系
澆口的布置若能形成單一方向流也就是塑膠熔體進入型腔后,其波前能以一平直的形式推進,那麼塑膠在流動方向和垂直流動方向的收縮就不會相互牽制,可以産生平面度高的塑件。
澆口的布置若能使得塑膠熔體先流經型腔的平直部分,后流到型腔的彎曲部分,就可以減少殘余應力對塑件中心面的不對稱度,發生翹曲的可能性可以減少。
1.9. 澆口位置與型芯偏移的關系
正確的澆口位置使得進澆后的塑膠熔體對型芯施加相互抵消的壓力,免得型芯因單邊受力太大而偏移,以致成型的塑件在壓力大的一側較厚,而在壓力小的一側較薄,這也會造成脫模困難以及塑件損壞。
2. 澆口的型式
2.1. 邊緣澆口
又稱爲側澆口,剖面有矩形,也有圓形,一般開設在分模面上,從型腔外側面進料。
矩形邊緣澆口是最常見的澆口,常用于兩板式多http://.,形狀簡單,加工方便,去除澆口容易,澆口痕跡小但是容易形成熔接線和積風。
2.2. 扇形澆口
邊緣澆口的寬度若大于澆口上游的支流道直徑或寬度,就可采用扇形澆口。
澆口開設在分模面上,從型腔外側面進料,澆口沿進料方向逐漸加寬,厚度則逐漸減薄。 從此澆口進入型腔的塑膠熔體波前較爲平直,可減少翹曲變形,用來成型寬度較大的板狀塑件頗爲適宜。
2.3. 薄片式澆口
又稱爲平縫式澆口,常用來成型平直的大面積薄壁塑件。澆口的分配流道與型腔側邊平行,其長度通常大于塑件寬度。從此澆口進入型腔的塑膠熔體波前可保持單一方向流,可避免翹曲變形,常用來成型平直的大面積薄壁塑件。
2.4. 重疊式澆口
又稱爲搭接澆口,可布置爲沖擊型澆口,有效的防噴流,但是澆口處易産生縮痕,澆口切除較爲困難,澆口痕跡明顯。
2.5. 凸耳式澆口
在型腔側面開設耳槽,熔膠通過澆口沖擊在耳槽側面上,經調整方向和速度后再進入型腔,如此應力得以釋放,可以避免噴流。但是這種澆口切除較爲困難,澆口痕跡較大。
2.6. 針點澆口
針點澆口位置限制小,澆口痕跡小,http://.時澆口可自動拉斷,有利于自動化操作,。就薄壁塑件而言,澆口附近剪切速率過高,殘余應力高,容易開裂,可局部增加澆口處塑件壁厚,以圓弧R形成酒窩狀過渡,以行改善。
2.7. 潛伏式澆口
又稱爲隧道式澆口,流道開設在分模面上,澆口潛入分型面下,熔膠斜向進入型腔。塑件和流道分別設置推出機構,開模時澆口自動被切斷,流道凝料自動脫落。 塑膠過軔(如PA)或過脆(如PS)并不適用,前者不易切斷,后者易于斷裂,容易堵塞澆口。
2.8. 盤形澆口
盤形澆口用于內孔較大的圓筒形塑件,或具有較大長方形內孔的塑件,澆口在整個內孔周邊上。塑膠熔體從內孔周邊以大致同步的方式注入型腔,型芯受力勻稱,熔接線可以避免,排氣順暢,但是會在塑件內緣留下明顯的澆口痕跡。
2.9. 圓環形澆口
圓環形澆口設置在與圓筒形型腔的外側,即在型腔周圍設置澆口,適用于薄壁長管型塑件,如(圖十)所示,塑膠熔體環繞型芯以大致同步的方式注入型腔,型芯受力勻稱,熔接線可以避免,排氣順暢,但是會在塑件周邊留下明顯的澆口痕跡。
2.10. 直澆口
又稱爲注道型澆口,塑膠熔體直接注入型腔,壓力損失小,保壓補縮強,構造簡單,制造方便,但是冷卻時間長,去除澆口困難,澆口痕跡明顯,澆口附近容易産生縮痕和縮孔以及殘余應力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