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轉型電商,是2016都在談論的熱點話題,對于傳統企業來說,轉型是必然。結合自己在傳統企業運營電商的經驗,歸納出目前傳統企業玩電商的幾個問題:
問題一:線上線下并行走的問題
線上與線下并行,目前是傳統企業玩電商遇到的首要問題,如何打破傳統經營一直以來的價格保護、區域保護政策,做好線上線下的平衡;O2O線上線下服務如何對接、支付如何對接、會員如何對接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雙線連橫、合縱締結傳統企業電商化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傳統企業做電商的關鍵步驟,如果不能解決,電商模式很難成功。
電商化開創期,要實現線上、線下的均衡發展,避免發生惡性價格戰,要全局考慮適當引入差異化產品線來平衡沖突時解決問題的{wy}途徑。在電商化開創初期,可以直接將線下的產品在線上銷售,主要以過季存量產品的打折清貨銷售方式為主,讓消費者享受優惠,吸引人氣。
電商化萌芽期,可以兼用初期產品,同時為線上開發少量的tg款產品,讓網購消費者進行體驗,提高用戶對產品的體驗和新鮮感,漸漸脫離價格戰。
電商化得發展期,要差異化經營,統一定價,注重產品品牌的認知度和品牌文化,產品粉絲口碑的維護。
問題二:數據分析與決策的問題
互聯網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從“雙十一”活動可以看出現在都是以億為單元的數據產生,那么大數據時代,一切問題都可以從數據分析上反映出來,數據是可以說話的。傳統企業在做商業決策時,需要有更新的及時的產品數據庫、客戶數據庫、產品檢索手段以及強大的后臺銷售服務支持系統,那么大數據會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這就需要傳統企業拋棄以往不夠精準的、模糊的決策依據和預測。這對傳統企業老板和高層來說是有挑戰的,但是卻對傳統企業電商化來說,卻是更有效和精準。因此,企業決策者需要放下身段,尊重數據。
問題三:范了大躍進的毛病
對傳統企業來說,電商化是一個wq陌生的領域,如果僅因為老板一時的想法,發現一個模式就不管后果,大規模地展開,大筆資金的投入,大躍進地推進。那么做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生問題很多,達不到預期的市場效果。我們可以從以純、紅星美凱龍、永輝超市等企業的案例可知,大躍進的思維是不對的,前期投入大量的資金去推廣,鋪天蓋地的廣告,{zh1}沒賣出去東西,那也是無功而返。我個人的建議是傳統企業不懂電商,有兩種方式,一種代運營;另外一種自建電商團隊,找有經驗的人先試水,別一下子投入進去。
問題四:物流配送體系問題
物流配送體系已經成為電商的核心競爭力,現在電商的經營都以“快、好、省”作為運營目標來滿足消費者,因為配送關系到服務的時效,而時效恰恰又是現代網絡消費群體80、90后“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因此向電商化轉型的傳統企業對于物流配送體系是自建和是與物流公司合作,一定要根據自身特點制定要相應的應對方案,比如天貓和淘可以跟多個物流公司合作;而京東則自建物流公司配送,不至于這一塊受制于別人,而成為一個短板。
問題五:垂直化管理體系問題
傳統企業的組織構架都是垂直化的,等級層次分明,而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方式則呈現扁平化,比如小米的組織機構。互聯網管理通過減少行政管理層次,裁減多余人員,從而建立一個緊湊、干練、溝通直接的扁平化組織,從而實現能夠高效快速的反映用戶的需求和來自市場的反應。
問題六:品牌模式在線上線下的對沖
傳統企業轉向電商化經營,品牌模式對沖不可避免,這就需要企業進行細分定位,針對線上線下是共同成長還是消此漲彼,矛盾如何解決,這需要一個長期的品牌運營規劃。比如我們接觸到的蘇寧易購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