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藝術品熱釋光鑒定法
答:20世紀60年代美國人發明了熱釋光鑒定法,可以用來鑒定古瓷器。其方法是在原瓷上鉆一個小洞取出點瓷當樣本,然后,對樣本作敏感光輻射,因為古瓷器成分有一個大致范圍,年代越長,受輻射的時間就越長。20世紀80年代又出現過元素分析法,這兩種科學分析方法各有長處和短處,大約是因為古瓷的釉層成分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從而使儀器對瓷釉成分的鑒定也會出現較大的偏差。
十幾年前東南亞華僑收藏家拿過一對青花龍紋象耳瓶回中國作鑒定,經過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作的元素分析和中國科學院{zd0}的電子對撞機加速器發出來光譜檢測:都認為是元代瓷器。然而,國內陶瓷專家根據各種文獻記載和經驗,認為這是一對gf瓷。之后,為了這對瓶的真偽曾專門開過兩次研討會。在第二次研討會上,景德鎮的陶瓷研究所所長劉新元陳述了自己認為它是gf瓷的觀點。陶瓷界{wy}的學部委員、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治在會上承認了文物鑒定家的結論是對的,科學方法鑒定錯了。為什么科學方法會鑒定錯了?原因是古瓷辨偽的主要的依據顯然不是對物質材料的真假,而是指文化方面、藝術方面和工藝方面的各種因素。
從目前鑒定古瓷器所用兩種方法使我們想到,中外文化的不同,竟會影響到鑒定思路的不同,外國采用的基本思路是量化分析,而我們采用的基本思路卻是由心理感受而形成的鑒定經驗。中國古瓷器既是物質的,更是文化的;既是工藝的,更是藝術的,所以單純地用熱釋光鑒定量化分析法來鑒定古瓷器,顯然也是有問題的。
文章選自:信昶銀藝術品鑒定資料庫(公眾號gzxinchang),旨為大家提供優質的藝術品收藏鑒定知識,每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