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助”觀念有望再度繁盛,成為普羅大眾尋求自我保障的重要方式。而以“e互助”為代表的創新型的網絡互助平臺,正力圖與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和商業保險一起,連成一個相對完整、立體的社會保障體系。
近期,zm的《柳葉刀》雜志以專刊的形式發表了來自國內多學科研究團隊發布的健康相關研究成果。其中,國家癌癥中心“中國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衛生經濟學評價工作組”關于目前中國癌癥患者疾病經濟負擔的相關研究成果引人關注。國家癌癥中心依托中國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于2012-2014年期間在全國13個省市的37家三級醫院開展了針對城市地區常見癌癥包括肺癌、乳腺癌、大腸癌、食管癌、肝癌、胃癌患者的橫斷面研究,現場調查癌癥患者的醫療費用及其相關經濟負擔。此次研究共收集了14594名癌癥患者的相關信息,調查顯示,患者的家庭年均收入折合美元為8607美元,癌癥患者的人均就診支出共計9739美元,其中因患病就診而產生的相關非直接醫療費用占9.3%。可見癌癥并不是不治之癥,可怕的是高昂的zl費用。
基于這樣的窘困之下,目前在我國,將癌癥的yw報銷寄望于醫保,也是不現實的。據悉,99%的新藥都會在美國和歐洲上市,由于中國yjj要求所有的新藥都需要在中國進行臨床實驗,導致中國市場往往會有幾年的滯后。當醫保覆蓋不足問題出現之后,不幸患癌的人群往往為了求生會去尋求各種方法,以期望可能發生的奇跡,殊不知這些方法的花銷往往也是巨大的。
為什么癌癥并不是不治之癥{zh1}還是讓那么多個家庭破碎甚至毀滅?其中絕不能被忽視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老百姓的醫療保障是不夠的,很多人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取zl費用,延誤zl甚至有的干脆治不起而放棄zl。當人們在思考著另一種怎樣的形式可以在除了社保和商保之外有力地得到一份健康保障時,一種創新型的網絡互助模式——“e互助”應運而生了。
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健康保障。目前國人主要依賴社保和商保來滿足健康保障方面的需求,但是在保障人群、保障項目等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缺口,覆蓋不足導致頻繁發生因病致貧的事件。“e互助作為網絡互助保障平臺,在當下成為了社保和商保的強有力補充,正在幫助每一位國人享受到應有的健康保障。”e互助CEO雨喬如是說。
天災、疾病意外,風險潛伏在每個人的身邊。這些風險一旦降臨在沒有保障體系保護的人身上,后果可想而知。調查顯示,中國有兩億多家庭,面臨著“災難性醫療支出”的風險,也就是一旦有重疾癌癥發生在這些家庭的成員身上,對整個家庭產生的將是毀滅性打擊。而對于那些收入穩定略有積蓄的家庭來說,風險的發生也會讓整個家庭遭受沉重的壓力。
e互助采用的互助保障模式,正是在這種時候,用群體的力量幫助個體家庭對抗風險。互助保障模式是以會員間的互幫互助共攤風險為目的,提供健康風險保障,而非金融理財回報。所有會員均自愿加入和自由退出,秉承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進行捐助式互助,健康時利用幾元零錢去幫助有需要的會員,當自己患病時則及時獲得他人的回饋幫助。
e互助方面稱,目前平臺通過推出的“少兒版ka互助計劃”、“中青年版ka互助計劃”、“中老年版ka互助計劃”和“意外互助計劃”4款互助計劃,給用戶帶來了全年齡段的,從重疾癌癥到日常意外的全面保障。未來還會基于大數據分析下的社群場景和用戶需求,推出更多對用戶有切實價值的互助計劃和產品。
大病正成為國人心中{zd0}的痛,保障重疾大病迫在眉睫。作為社保和商保強有力的補充,e互助一定會在中國民眾的個人保障體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120萬家庭的希望,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e互助將繼續努力,為更多家庭提供更好的保障。
更多內容可以搜索e互助官方微信公眾號或者登陸e互助官方網站(_)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