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電纜絕緣電阻的{zd1}值(非測量相接地)
新電纜絕緣電阻的{zd1}值可比照制造廠給出的20℃條件下,每千米長度的絕緣電阻的{zd1}值(按電纜的實際長度、電纜絕緣的實際溫度,折算到對應的數值)。如果沒有制造廠的數據,下列數值可供參考: _
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電力電纜,20℃條件下,每千米長度的絕緣電阻{zd1}值為:
額定電壓1kV,即電壓電力電纜,一般不小于40MΩ;
額定電壓6kV,一般不小于60MΩ。
交聯聚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電力電纜,20℃條件下,每千米長度的絕緣電阻{zd1}值為:
額定電壓6kV,導體截面16~35mm2,一般不小于1000MΩ;導體截面50~95mm2,一般不小于750MΩ;導體截面120~240mm2,一般不小于500MΩ。, ~4 g# Y5 p& w$ o" m" \, L+ ` 額定電壓10kV,導體截面16~35mm2,一般不小于2000MΩ;導體截面50~95mm2,一般不小于1500MΩ;導體截面120~240mm2,一般不小于1000MΩ。
橡皮電纜,20℃條件下,每千米長度的絕緣電阻{zd1}值為:& k- h1 A. z1 h2 `
額定電壓6kV,一般不小于50MΩ;
額定電壓1kV,一般不小于2MΩ。% E" A5 `0 B# v: M0 s4 a二、運行中電纜的絕緣電阻
運行中電纜絕緣電阻自行規定,要求歷次試驗測得的數據變化不大,例如與歷史數據相比,本次測得的絕緣電阻值(換算到同一溫度),不低于原來數值的1/3。此外,一般要求電纜的相間絕緣電阻不平衡系數不大于2~2.5。否則,需要查明原因,必要時,通過進一步試驗確認電纜是否可以投入運行。
從現場電纜試驗情況看,許多單位看重電纜的耐壓試驗以及耐壓試驗前后絕緣電阻的變化。GB50150-200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也沒有對電纜絕緣電阻的數值做出明確的要求。DL/T 596—1996《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電纜絕緣電阻一欄,簡單到只有“自行規定”4個字。
到目前為止“綜合比較”,即與歷史數據比較,與同類型電纜比較,與本條電纜的不同相比較,還是現場電氣試驗人員常用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為什么要讓各使用電纜的單位“自行規定”?我的理解是我國幅員廣闊,氣候條件差別很大,加上電纜頭的影響,電纜的絕緣電阻數值分散性較大,不便于硬性規定。, V" a l因此,有的電廠規定:" e, b8 M( q* Z4 R. x& }$ \& P 低壓動力電纜≥0.5 MΩ(使用500V兆歐表測量)
6kV電纜電纜≥50 MΩ(使用2500V兆歐表測量), B W. E0 g8三、不同長度電纜、溫度下測得的絕緣電阻的換算7 P4 T& Q 1. 溫度換算! ~3 n" K. f# |
為了便于比較,通常都把電纜絕緣電阻值換算到同一溫度(一般為20℃)。20℃時的電纜絕緣電阻=t℃時的電纜絕緣電阻×溫度換算系數( C9 a: x1 [1 {$ B
溫度換算系數如下:s1 x' I K! C% ~4 G! q9 X( O) o
0℃時系數為0.48;5℃時系數為0.57;10℃時系數為0.70;15℃時系數為0.85;20℃時系數為1.0;25℃時系數為1.13;30℃時系數為1.41;35℃時系數為1.66;40℃時系數為1.92。
長度換算
知道了電纜的實際長度和它的絕緣電阻值,可以經過換算得到其每千米長度的絕緣電阻值。. }$ ~% X( w- Z
每千米長度的絕緣電阻值=電纜的實際長度(km)×電纜絕緣電阻實測值(MΩ)/ E7 w8 [, m Z3 d4 b9 K
例如,電纜線路長度為5km,測得的絕緣電阻為0.5 MΩ,則有該電纜每千米長度的絕緣電阻值=0.5×5=2.5MΩ6 l; }需要提請注意的是,電纜制造廠給出的20℃條件下,電纜每千米長度的絕緣電阻的{zd1}值不是用兆歐表測得的。它是采用比較法,與標準電阻比較得到的。假如,制造廠電纜試樣長10m,20℃時通過比較法得到的絕緣電阻值為20000 MΩ,則廠家給出20℃條件下,該電纜每千米長度的絕緣電阻=20000×0.01=200(MΩ)。! _, M3 |, C! }* k
由于這個換算公式不具有普遍性,對于不足1千米的電纜,用兆歐表測得的絕緣電阻值,實際并不進行換算,只要它與廠家所給的1千米長度的絕緣電阻值相比,沒有顯著差別,就認為電纜的絕緣電阻是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