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傳統外貿企業正在進行角色轉變,謀求戰略轉型。外貿網絡營銷成為了當下發展重要的突破口,對傳統企業來說這是商機也是挑戰。
黃繼廉先生,作為一家集產品開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創新綜合型公司的CEO,有著11年的外貿經驗。面對激烈的外貿市場競爭中,也曾有過挫折,遭遇過瓶頸。但,外貿之路卻從未停止,是什么原因讓他堅持下來?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有關他的故事。
采訪實錄
問:黃總,您好!請問您當初成立公司的初衷是?
答:我們企業是做包裝材料的,是集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綜合型公司。當時成立是因為家里本身是有自己工廠的,但一直是國內沒有做國外的市場,我認為國外市場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從2006年的時候,我讀書畢業后就開始成立公司做外貿。
問:是什么樣的原因讓您走上外貿網絡營銷之路?
答:我們公司建立時曾經有跟B2B平臺合作,因為缺乏專業的人才操作,平臺效果也不如意。加上包材行業在國內的市場競爭非常的激烈,而且附加值比較低,我們企業也是面臨著瓶頸期,所以在尋求多方面的發展。開拓多一個渠道去銷售,對企業生存環境來說也是一種互補的形態。另外,開拓外貿市場能讓我們接觸更多不同的文化跟設計理念,會更先進一點。
問:11年外貿營銷路上,有遇到什么比較難忘的事情嗎?
答:比較難忘的還是以挫折比較多。以前做外貿大家基本就靠一條網線去聯系的,很多時候會面對溝通上的不如意,還有語言上障礙。還有一些情況就是客戶付了定金后,產品也生產出來了,客戶卻不見人影了。也會有一些因為客戶的內部原因,導致生產出來后的產品沒有實現。曾經試過幫客戶生產2個產品,而且定金也付了10幾萬,但是后來,客戶因為金融危機,公司倒閉,這筆生意也就沒有得到實現。
問:對您來說,您覺得企業的痛點跟難點呈現在哪里?
答:我覺得還是在思維的轉變上。以前做外貿時,只要你有產品,就會有客戶上來。營銷上并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力氣。推廣方式也比較簡單,參加展會,派一些傳單,而且在價格上,由于匯率的優勢,合作還是比較容易談成。但,現在,做營銷時你要考慮如何增加客戶的體驗度跟信任度,并提高服務。其次,不管是產品質量還是推廣手法上都在進步,你必須要扭轉思維,從賣方轉變到買方的角度層面去思考。否則,哪怕你的產品再好,在服務這塊跟不上,人家也不要你的產品。
問:是什么樣的轉折讓您從外貿傳統模式走向網絡營銷?
答:有三個方面。{dy}是因為經濟危機,在匯率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第二個是,我發現很多客戶沒有固定的合作商,對于風險的控制意識也并不強,他們獲取渠道的模式也是比較單一,僅僅是從網上去了解。在這個層面上,你得配合市場發展的需求去改變現有的營銷方式。通過網站的形式去向他們推銷你自己(公司),他相信你的公司,他才會相信你的產品,才能達成交易。第三個是,因為人工智能的出現,讓整個營銷市場都發生了改變。現在大家做外貿都有自己一套的智能運營體系,你不去創新、改變,那只能被這個市場淘汰。
問:最近這兩年,人工智能(AI)發展的非常快,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答:我是比較看好AI,因為科技在發展,我們也要跟著走。它給企業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也能實時解決企業很多的問題。比如說人員配置上,以前招聘銷售崗位,需要非常專業的外語知識,人員不好找。現在,有了翻譯軟件輔助,對銷售崗位來說也降低了很多門檻。上周,我看了一則新聞,說無人ji配送跟無人車配送,已經在北京某個地方試運營一年了。如果我們的倉庫管理也引用這些東西,那么整個效率會提高,成本也會節省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家都在使用,你不去使用的話,企業就會慢慢掉隊。
問:您是什么時候加入全網通(AI),怎么看待這款產品?
答:我是今年8月份加入的。這個系統它給我{zd0}的亮點就是能夠節省很多成本。我們要維持一個網站的活躍度的話,它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說新聞、廣告、還有產品的更新等各方面。但通過這個系統的輔助,哪怕人員有變動,網站還是能穩定的運營,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保障。另外,對于我們經營一家公司來說,表面上的賬面數目很容易算得清,但往往{zd0}一部分是在隱性成本上。那我相信,有了這個產品,它會節省很多的人工成本,并能提高效率。
全網通(AI)系統
小編有話說:
在互聯網時代,沒有企業能獨善其身、固守不變,市場亦沒有一成不變的盈利模式,變革和轉型將成為企業的常態。變則通,不變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