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耳效應是指由于外耳道被封閉而引起的骨導聽閾降低的現象。這一效應在純音測聽中會表現出純音低頻骨導閾值變好,在助聽器佩戴中則易引起佩戴者耳內悶漲感、自己說話聲音空洞不適或響度過大。
1.什么是堵耳效應
堵耳效應的產生與聲音的骨傳導機制和顱骨自身的聲學特性密切相關。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聲音(如言語聲、咀嚼時下顎震動的聲音以及在較硬的路面上運動上產生的震動)可以通過顱骨的震動直接傳遞至耳蝸外,也可以通過聽骨鏈等中耳結構及顳骨鼓部傳入外耳,引起外耳道軟骨部的震動,正常情況下由于這一部分聲能被分散出去,因此這一部分聲音不會被我們感知。當佩戴助聽器時(通常是定制機或者佩戴耳模),由于CIC比ITE更加深入骨部,因此堵耳效應最小。
2.堵耳效應引起的常見問題及原理
助聽器使用者,尤其是低頻聽力較好者,常常會反映耳內漲悶、自己聲音變大等問題。堵耳效應發生時,人們就會覺得自己像是在木桶里說話,感覺聲音甕聲甕氣或者空洞。
為了解決助聽器佩戴中的堵耳效應問題,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增加通氣孔或者使用耳道式受話器技術的助聽器。增加氣孔后,原先密閉耳道內的低頻聲能得以部分外泄,能夠有效減輕堵耳效應帶來的不適感。在不引起嘯叫的前提下,通氣孔開放越大越好。
3.堵耳效應的解決之道
堵耳效應的個體差異很大,如果出現了堵耳效應,則應按一下方法解決。
a. 首先檢查助聽器或耳模的耳道部分。制作不好的助聽器(耳模)耳道部分可能會比較虛,這會造成助聽器(耳模)偏向耳道壁一側。這種情況也可能由耳甲腔效應引起。耳甲腔效應是指助聽器耳道部分與耳甲腔底之間存在一個角度,密閉耳道。這時需要拋磨助聽器表面減少其與外耳道的密閉程度,降低堵耳效應。
b. 增加通氣孔的直徑。通氣孔內徑增加,長度縮短,會使得低頻截止頻率上移,增加低頻衰減程度。減小堵耳效應。使用開放式助聽器,比傳統助聽器擁有更好的佩戴舒適性。
c.延長助聽器的耳道部分。根據聲學原理,助聽器與外耳道形成的密閉空腔越小,堵耳效應越小。
d. 少數患者對于堵耳效應極為敏感。對于這類患者,只能說服其慢慢適應
深圳市愛爾悅助聽器專業驗配中心:成立十年來已開設深圳羅湖店、福田店兩家專業機構。擁有專業測聽室及全部丹麥進口的檢測設備,代理世界各大zmpp(丹麥瑞聲達、丹麥奧迪康、瑞士峰力、德國西門子、美國斯達克、美國麗聲等)助聽器的專業驗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