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幫扶體系。工會幫扶工作經過實踐探索,逐步建立起了以送溫暖、金秋助學、日常救助為主體的幫扶體系,并形成重大節日慰問幫扶,弱勢群體重點幫扶,單親女職工愛心幫扶的幫扶特色。成立于2003年的市總工會職工維權幫扶中心,為基層工會和困難職工提供“一站式”服務,五年來累計幫扶困難職工4153人,幫扶金達420余萬元,在黨委政府和職工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獲得全國工會幫扶中心工作先進集體。到目前為止,我市工會幫扶工作實現了節日幫扶為主與日常幫扶相結合,幫扶對象從困難職工向困難農民工群體拓展,幫扶內容從單純生活幫扶向助困、助學、助醫、創業扶持、法律援助延伸。
“送溫暖工程”制度化。為深化“送溫暖工程”,市總工會連續五年在春運期間與市交通局、火車站聯合開展“農民工平安返鄉行動”,為其預定車票、設售票專窗、贈送車票、增返鄉專車;堅持節日慰問堅守崗位的外來務工人員。據了解,五年中,全市工會共籌集送溫暖資金2000萬元,慰問困難企業55家,困難職工4.5萬人次。
育才關懷(金秋助學)”廣得贊譽。為幫zk上大學的我市困難職工子女跨進大學校門,市總工會已連續13年開展“育才關懷”(金秋助學)行動,并引導熱心公益事業的社會人士愛心助學?,F在南京jo通信總站服役的馬鞍山籍女戰士李丹,全程資助一名學生,每年2000元,直到大學畢業。目前,該活動將農民工子女也納入資助范圍。五年來,市總工會共資助825名困難職工(農民工)子女上大學,資助資金132萬元。全市各級工會共資助2500多名困難職工(農民工)子女圓了大學夢,資助資金420萬元。
創業連心橋”活動成績斐然。為積極響應全民創業的號召,市總工會大力開展“創業連心橋”活動,制定并實施了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1251”三年行動計劃。全市各級工會通過自辦和聯辦等形式,組織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其中1.77萬余人獲得職業技能資格證,2.55萬余人通過培訓實現再就業;增強工會家政品牌效應,介紹下崗失業人員上崗4000多人次;與花山區聯合率先在重陽路創建了創業就業一條街,從資金扶持、職業技能、創業培訓、法律援助、困難救助等方面對創業者進行扶持。市總工會和當涂縣總、花山區工會、雨山區工會均榮獲“安徽省工會促進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ZD。(信息來源:朱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