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傳承,鴨中{jp}
——銀祥姜母鴨產品策劃全程
背景:
創辦于1988年的廈門銀祥集團有限公司,根植于美麗的海灣城市廈門,是一家以無公害飼料生產為基礎、無公害畜禽、水產養殖為紐帶、無公害畜禽屠宰及深加工為核心、連鎖銷售為主要營銷模式的緊密圍繞綠色農業產業化及“安全食品”而展開布局的產業鏈型企業。集團下轄飼料事業部、基地事業部、食品事業部等7個部門和1個研究所,擁有子公司12家,員工2000多人。 集團先后榮獲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ltqy、ggcd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創新型星火ltqy、全國綠色市場樣板單位、國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機構、全國飼料bjqy等稱號。“銀祥”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zgcm商標”、“銀祥”牌無公害豬肉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栓疫總局認定為“中國mp產品”,并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獲得全國首張“綠色市場”認證證書,通過ISO9000及HACCP體系認證……
說起姜母鴨,更是有約3000年的美食傳統。據“藥譜”和《漢方藥典》記載,古代皇帝為ynys,征集各地名醫專研養生之道。到了商代,御醫吳仲研制出一味滋養補品:以麻油炒紅面番鴨和老姜母,用燒酒燉煮,美味mb。吳仲將其命名為“姜母鴨”。皇帝食用后,筋脈通暢,身體康健,精神振奮,于是欽點“姜母鴨”為宮廷御膳。歲月流轉,吳仲后人為逃避戰禍四處遷徙,最終定居閩南廈門。“姜母鴨”這一宮廷御膳逐漸在閩南民間流行。閩南有些村落,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姜母鴨。久而久之,姜母鴨成了一道閩南乃至臺灣的名菜,佳節團聚、紅白喜事、秋冬進補、好友小酌、午餐晚餐……,隨處可見姜母鴨之身影。于是姜母鴨有了“廈門一寶,閩臺一絕”的美譽。
同中國其他傳統美食所遇到的尷尬一樣,姜母鴨在自然發展的過程中,無法避免的遇到了兩大尷尬。一是姜母鴨流傳太廣,各地制法、材料各不相同,口感、口味不一。zz制法和口味的姜母鴨更是難覓。這必然影響到食客尤其是外地游客對姜母鴨的評判,不利于廈門特色美食的發展。二是目前的姜母鴨多為即食性產品,只能在餐館吃到,不便保存與攜帶。如此美食卻帶不走,外地游客直呼可惜。為改變這一現狀,弘揚廈門地方特色美食文化,讓“姜母鴨”這一昔日宮廷御膳,不但成為本地市民的日常佳肴,更能飛出廈門,飛向全國,飛向世界。銀祥人既肩負著“放心工程,治理餐桌污染”的使命,又擔起了“弘揚廈門特色美食”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