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輥壓造粒原理--13092569603/QQ:1034870026
粉體造粒技術作為粉粒體過程處理的一個最主要分支,隨著環保需求和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其重要性日益彰顯。“粉狀產品顆粒化”已成為世界粉體后處理技術的必然趨勢。干法輥壓造粒具有低能耗、無需另外添加粘合劑、投資較低、能力范圍寬等工藝特點。對粉狀產品進行顆粒的強度加工,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
(1)降低粉塵污染,改善勞動操作條件。
(2)滿足生產工藝要求,如提高孔隙率和比表面積,改善熱傳遞等。
(3)改善產品的物理性能(如流動性、透氣性、堆密度)避免后續操作過程(干燥、 篩分、計量)和使用過程(計量、配料等)出現偏析、脈動、結塊、架橋等不良影響。為提高生產和使用過程的自動化,密閉操作創造了條件。
粉體造粒技術一般有兩種:濕法和干法造粒。干法是在沒有添加粘結劑的情況下,通過擠壓成團或片,然后破碎、篩分成顆粒狀產品。濕法主要是滾筒、園盤、熔融、噴霧及噴漿來造粒。以農業生產為例:上世紀20年代以前,化肥都是以粉狀施用。雖然粉狀肥混合方便,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如離析、結塊、流動性差,在施用過程中易形成粉塵而流失。但隨著造粒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些不利因素正逐步得到解決。
在濕法造粒中,液體粘結劑的毛細管效應所產生的濕強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后續的干燥階段,組分間的化學反應和溶解物的結晶作用所產生的固體、晶橋使顆粒成型。這種技術具有代表性的設備有圓磨、滾筒、流化裝置等。無粘結劑的擠壓造粒技術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技術。一般情況下,顆粒不是靠顆粒間的固體橋架形成,而是靠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形成的顆粒強度。由于這種作用力距離短,要求顆粒的大小相近,需外部加壓,加壓的方式可以是擠出方式(用直徑固定的孔壓物料)或是擠壓方式(在物料的兩面加壓),如果擠壓發生在兩個反方向旋轉的軋輥之間的輥隙中,這個過程就是干法輥壓造粒。
(二)干法輥壓造粒機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干粉物料從設備頂部加入,經脫氣、螺旋預壓進入對輥,在對輥極大的擠壓力作用下使物料產生塑性變形而被壓縮成片狀。片狀物料再經過破碎、整粒、篩分等過程,得到顆粒狀產品。擠壓力的大小可根據造粒操作的需要由液壓油缸的壓力進行調節。不同壓力的設定可以得到不同強度的成品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