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聊天工具找同學、到網上社區玩游戲、從微博看新聞,網絡正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作為中小學生群體,傳統教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沒有太大變化,但從小就被電腦、手機等信息設備包圍的他們,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征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如何順應這種變化,把學習提升和網絡應用有效結合起來?
2011年4月12日,中小學網絡教育發展峰會暨101網校成立15年慶典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教育部中央電教館、北京101中學等單位的多位專家、學者、老師齊聚一堂,就網絡教育這種全新教育模式15年的發展經驗進行了探討。
我們要不要用網絡學習?
不久前,17歲女生芮雪成功被哈佛大學錄取,而她3歲時就開始在電腦上自己學東西。如果說,14年前的芮雪上網學習是出于孩子本能的興趣,那么早在15年前,一位名叫黃勇的教育工作者就敏銳抓住了這一歷史的契機,創辦了中國{dy}家中小學遠程教育網站--101遠程教育網(簡稱101網校),談起創辦101網校的初衷,“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享受中國{zh0}的中小學教育!”黃勇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樸素的情感溢于言表。
恐怕中國沒有第二所學校能像101網校一樣,擁有對應所有省市教材的教學方案。“都是請知名老師錄制的課件,水平保證是{zh0}的,當然,這只是基礎”,101網校校長陳玲玲介紹到,“很多孩子們通過他們喜愛的電腦和網絡,學會了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這是很多家長最希望看到的。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能力,針對性地學習。上課沒聽清,回家可以多看幾次課件,學有余力還可以看新課件預習。遇到了學習問題,孩子們在網上可以如朋友一樣向老師提問、交流,沒有了面對面的拘束,更容易領會接受。”
“網校是新時代中小學教育形式的另辟蹊徑,”教育部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丁新認為,“網校的老師更像引路人或者學習督導,不是手把手教孩子學,而是為孩子制定基于網課課程的學習方案,把時間交給孩子,用他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學習,這也是對傳統教育形式的補充。”
我們如何用網絡學習?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人類的知識在19世紀是每50年增長1倍,20世紀初是每10年增長1倍,而近10年大約每3年就增長1倍,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果只向孩子簡單的灌輸知識,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讓孩子通過網絡,學會檢索知識、整理知識、分享知識、學會知識、應用知識,這同樣是網校多年尋求的目標。
101網校最初與北京101中學合作,將北京101中學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現了在不同地域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