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5月8日電 靜靜的安昌河蜿蜒東流,相距僅23公里,兩座城沿河遙相守望,一座叫北川,另一座也叫北川。
重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作為汶川大地震中{wy}一個異地重建的縣城,它的規劃創下了奇跡--匯集全國資質{zg}的設計單位50多家,由多名院士參加的論證會召開了100多次,參與設計的專家學者超過1000人次。新縣城218個項目同時啟動,僅用了1年多時間就全面竣工。
北川,這座全國{wy}的羌族自治縣,在成為汶川大地震災后重建的標志性工程的同時,也成為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創造人間奇跡的歷史見證。北川的重生,不是簡單的擇地重建,而是站在了新的歷史進步的高起點上。
雖是炎熱的夏初時節,當我們走進北川維斯特農業科技集團的農業示范園,卻如同走進了一個涼爽的童話花園。外面是30多攝氏度的高溫,而園里涼風習習,小橋流水,綠意沁人心脾。
這里的蔬菜有的扎根在管子里,有的用線向上牽起,有的幾十棵層疊起來,如同住進了電梯公寓。記者甚至看到一盆紅薯干脆就掛在半空中,另一頭的架子上,還用網子兜著一顆大得“過分”的南瓜。
在示范園打工的北川人陳大姐連連搖頭:“種了一輩子地,還沒見過能長到300多斤的大南瓜。”
投資建設北川維斯特科技集團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北川維斯特科技集團媒介處的馮剛處長告訴記者:“我們把山東{zxj}的農業技術帶到了北川。在這里,黃瓜、西紅柿、辣椒、茄子和紅薯都能當成‘樹’來種植,一棵種苗能長成覆蓋數十平方米的‘樹體’,單株累計結果可達百公斤以上。這片農業基地wq建成后,能帶動周邊130多個村23000多人就業。”
冠宇石化摘自新華網,詳情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