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牛蒡 別名牛菜、大力子、惡實、牛蒡子、蝙蝠刺、東洋蘿卜、東洋參、牛鞭菜等。 為菊科草本直根類植物,是一種以肥大肉質根供食用的蔬菜,葉柄和嫩葉也可食用,牛蒡子和牛蒡根也可入藥。原產我國,公元920年左右傳入日本,在日本栽培訓化出多個品種,20世紀八十年代末由日本引種菜用牛蒡,大部分出口,少量進入國內市場。牛蒡在日本成為尋常百姓家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保健菜。它可以與人參相媲美,因此被稱作東洋參。在我國長期做為藥用,近年來才開始對牛蒡的營養價值,食用價值和藥理進行研究。藥用價值 牛蒡的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幫助排便,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毒素、廢物在體內積存,達到預防中風和防治胃癌、子宮癌的功效。西醫認為它除了具有ln、消積、祛痰止泄等藥理作用外,還用于bb、高血壓、高膽固醇癥的食療。中醫認為有疏風散熱、宣肺透疹、jd利咽等功效。可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本草經疏》稱其為“散風除熱jd三要藥”。《本草綱目》稱其“通十二經脈,洗五臟惡氣”“久服輕身耐老”。我國《現代中藥學大辭典》、《中藥大辭典》等藥典中把牛蒡的藥理作用概括為:有促進生長作用;有抑制腫瘤生長的物質;有kj和抗zj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