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的個頭兒,一個cj性的人物,甘肅省肉類食品出口較大企業(yè)之一的董事長……猛一聽這氣勢就讓人覺得很有壓力,但真正和他談話時卻感覺不到壓力,也不累,因為他的言辭很誠實,沒有太多流行的辭藻做修飾,不玩虛的概念,對他過去的不如意也不回避,“當年因為在靜寧老家吃不飽飯,才跑去天祝的。”
如果時間倒退到40年前,我們會看到19歲的陳強還在天祝中學的食堂里忙前忙后。這是他{dy}次離開家鄉(xiāng)靜寧縣農村,到向往而又陌生的城市尋找生存的空間。當時,他對天祝這個全縣7000多平方公里、20多萬人口的少數民族縣的縣城到底有多大根本就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也從來沒有想過,有{yt},他會走出國門,和外國人做生意。
陳強整整做了15年的廚師,先在天祝中學食堂,后來在天祝縣草原工作站食堂,身份都是臨時工。1987年,隨著下海熱潮的到來,陳強決定自己闖一闖,在縣城開了一個小飯館。15年積累的餐飲經驗這時真正派上了場用,飯館一開張就生意非常紅火,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機關事業(yè)單位的干部都愿意來他這里吃飯。
本來陳強只想努力做一個勤勞的小老板,讓生活過得好一點。但機會往往就這樣,你努力等的時候它不來,不等的時候又會不知不覺降臨到你身邊。常來他的飯館吃飯的天祝縣運輸公司的領導看到了他經營餐飲的天賦,非常欣賞。正好運輸公司當時租用了已經基本停業(yè)的華藏飯店,需要一個懂餐飲管理的人。于是他們商量讓陳強去華藏飯店當經理,希望能救活這個飯店。這讓陳強興奮不已,華藏飯店是一家集體所有制企業(yè),在天祝可是數得上的大飯店,盡管還是聘用,但在那里當經理,與他以前的工作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不僅體面而且工資高,從自身發(fā)展來說,也是一個高起點,誰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