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征
黃粉蟲一生(指一個生長周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1)卵
乳白色,很小,長約1-2毫米,直徑為0.5毫米, 呈橢圓形。卵外面有卵殼,比較薄,起保護作用, 卵液為白色乳狀粘液。卵分為:卵殼、卵核、卵黃、原生質。
(2)幼蟲
黃色有光澤,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呈圓筒形。有十三節。各節連接處有黃褐色環紋。腹面淡黃色。依此而命名為黃粉蟲。 頭胸所占蟲體的比例較短,約為身體的1 /5。身體直,皮膚堅,中間較粗。 腹部末端一節較小。頭縫呈U字形,咀扁平。尾突尖,向上彎曲。 黃粉蟲種蟲
(3)蛹
幼蟲長到50天后,長約2-3厘米,開始化蛹。蛹頭大尾小,頭部基本模樣,兩足(薄翅)向下緊貼胸部。蛹的兩側呈鋸齒狀,棱角。蛹初為白色半透明,體較軟,漸變褐色后變硬。
(4)成蟲
蛹在25℃以上經過一星期后蛻皮為成蟲。成蟲剛剛蛻皮出來為乳白色,甲殼很薄,十來個小時后變為黃褐色,黑褐色, 有光澤,呈橢圓形,長約14毫米,寬約6毫米,甲殼變得又厚又硬,這時wq成熟了。經過交配產卵進行第二代繁殖。蟲體分為頭、胸、 腹三部分。成蟲頭部比幼蟲頭部多長出一對觸須,并且是幼蟲面的五倍長。足三對,一對長在前胸部,二對長在腹部,足長比幼蟲長8至10倍。每個足尖二個鉤爪,足趾上有毛剌。背部翅膀上有豎紋若干條。 成蟲雖然有一對漂亮的翅膀,但只能作短距離飛行, 翅膀一方面保hs軀,另一方面還有助于爬行。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黃粉蟲生性好動,晝夜都有活動現象。一般發生3-4代,世代重疊,無越冬現象,冬季仍能正常發育。適宜的繁殖溫度為20-30℃,在 20-25℃下,卵期7-8天,幼蟲期122天,蛹期8天, 從卵發育至成蟲約需133天;在28-30℃下卵期3-6天,幼蟲期100天,蛹期6天, 卵發育至成蟲只需110天。濕度對其繁殖影響也很大,相對濕度以60-70 %為適宜,過高濕度達90%時,幼蟲生長到2-3齡即大部分死亡,低于50 % 黃粉蟲
時,產卵量大量減少。成蟲羽化率達90%以上,性別比1:1,喜群居,性喜暗光,黃昏后洗動較盛。羽化后的經3天交尾產卵,夜間產卵在飼料上面,每條雌蟲可產卵約200余粒,常數十粒粘在一起,表面粘有食料碎屑物,卵殼薄而軟,雌蟲壽命1-3個月不等,產卵一半月后,產卵量下降,可以淘汰。7-8月卵期要1周,幼蟲有1-10個齡期,約4-6 天脫皮1次,歷經60-80天,喜群集,在13℃以上開始取食活動。
編輯本段飼料影響
不同飼料產卵量及歷期有差異,人工飼料、麥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