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介紹數控機床的發展
數控機床是用數字代碼形式的信息(程序指令),控制刀具按給定的工作程序、運動速度和軌跡進行自動加工的機床。很多人都知道數控機床先進,但對它的發展歷程并不太清楚,山東藍翔技校數控學院致力于數控人才的培養,對數控行業的發展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下面簡單為大家普及一下。
上個世紀中期,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自動信息處理、數據處理以及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用數字化信號對機床運動及其加工過程進行控制成為可能,推動了機床自動化的發展。
195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制成了世界上{dy}臺實驗性的數控機床,不久開始正式生產使用,數控時代來臨了。幾年后,由于采用了晶體管元件和印刷電路板,數控加工中心出現,數控裝置進入第二代。1965年,第三代的集成電路數控裝置出現,它體積小,功率消耗少,可靠性提高,促進了數控機床的發展。60年代末,數控機床進入了以小型計算機化為特征的第四代。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處理器和半導體存貯器的微型計算機數控裝置(簡稱MNC),即第五代數控系統。8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能進行人機對話式自動編程的數控裝置;數控裝置愈趨小型化,可以直接安裝在機床上;數控機床的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我國數控技術的發展起步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通過“六五”期間引進數控技術,“七五”期間組織消化吸收“科技攻關”,我國數控技術和數控產業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的數控機床已實現了計算機控制并在制造業得到廣泛應用,我國連續多年成為世界機床消費{dy}大國。
隨著我國數控行業硬件設施不斷加強,人才相對不足的缺陷顯露出來。2000年,山東藍翔技校數控學院成立,每年可為國家培養數千名數控人才,有效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