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
70年代,針織經編、緯編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織帶。1973年,試制成功針織尼龍寬緊帶。1982年,開始引進意大利鉤編機,工藝先進,生產品種廣,特別適應薄型裝飾類帶織物,如花邊、松緊帶、窗紗、裝飾帶等。基本工藝流程為:漂染—絡筒—織造—整燙—包裝。
70年代前,消防水帶管坯用平織機編織,管坯口徑尺寸變形大,產量低。1974年下半年,行業組織管坯織造研制小組,根據針織的原理,采用經緯梭織,依靠成圈紗在成圈過程中,利用成圈紗的圓柱與沉降弧,將不交織的經紗與緯紗連結成一個整體,而成為襯經襯緯管狀針織物,產品涂塑出水管及高壓消防水帶的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居全國之冠。
織帶
以各種紗線為原料制成狹幅狀織物或管狀織物。帶織物品種繁多,廣泛用于服飾、鞋材、箱包、工業、農業、軍需、交通運輸等各產業部門。30年代,織帶都是手工作坊生產,原料為棉線、麻線。新中國成立后,織帶用原料逐漸發展到錦綸、維綸、滌綸、丙綸、氨綸、粘膠等,形成機織、編結、針織三大類工藝技術,織物結構有平紋、斜紋、緞紋、提花、雙層、多層、管狀和聯合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