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檔案數字化的思考
(編碼:057426859090)
1、提高認識,統籌規劃
首先必須在思想上充分認識檔案信息資源的重要意義,在當今信息公開程度越來越高的形勢下,檔案的文化性質和社會性質逐步強化,利用的范圍和對象將逐步擴大。在這個信息時代,只有當檔案信息資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時,檔案和檔案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充分地全面地展現出來。
其次,作好統籌規劃。將大量的檔案數字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首先要做好館藏情況的調查,包括檔案的類型、載體形態與狀態、館藏數量、檔案信息利用等基本情況。根據館藏情況制訂檔案數字化的科學規劃,包括服務器、電腦、掃描設備等硬件的購置計劃和數字化處理規劃。檔案數字化實施處理規劃應貫徹“突出重點,分步進行”的原則,對館藏重點和利用率高的檔案先行數字化,早日滿足大多數利用者的需求。
{zh1},檔案數字化是一項費時較長的工程,在大規模、流程化的數字化過程中,所有檔案原件都需從檔案庫房分批大量取出,一定要保障檔案原件的完整,不允許出現損毀和遺失的現象。
2、加強基礎工作,認真做好檔案數字化
①、檔案數字化必須有所選擇。針對館藏“浩瀚”的檔案資源,不加選擇地全部數字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們應該根據一定的原則確定哪些館藏檔案原件應該數字化、哪些檔案原件中哪些頁不需要數字化。
②、做好數字化時掃描參數的優化設置。掃描系統掃描參數的選擇和確定對掃描數字影像質量有著較大影響,其中掃描分辨率直接關系到掃描文件的清晰度和還原效果。我們在選擇分辨率時應根據實際需要綜合考慮,包括掃描文件的可閱讀性、存儲空間、輸出打印質量等。
③、做好檔案數字化的全程控制。在檔案數字化過程中,要注重全面的質量檢查,加強數據的質量控制。質量檢查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A、數字化前的檔案整理檢查。要進行數字化的檔案原件必須完整、排序正確,對折損嚴重影響掃描質量的原件應預先修整。B、數字化中的人員業務培訓。數字化工作是需要人來完成的,人員業務培訓不過關,直接導致返工,間接導致成本的增加,時間段的延長。C、數字化后的數據質量、圖像質量檢查。錄入后的檔案信息要做到非常高的正確率,掃描后的文件圖像應保持檔案的原貌,字跡清楚不失真,無錯掃、漏掃,對文件圖像質量有問題的應重新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