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新羅區旅游事業局
龍巖市新羅區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閩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交通樞紐。它既是閩、粵、贛邊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又是距東南沿海最近的礦區、林區和新興的旅游區。新羅區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旅游資源極其豐富,自然、人文景觀奇特,是生態旅游的理想勝地,具有五大特色:一是自然資源豐富。有被譽為“華東首洞”的中國4A級旅游區——龍硿洞;有被譽為“北回歸線荒漠帶上的翡翠”的中國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有惟妙惟肖、世上罕見的江山“睡美人”;有波光瀲滟、山水成趣的萬安梅花湖。二是生態環境良好。新羅區全區森林覆蓋率高,地表植被保護良好,全區森林覆蓋率達78%,珍稀植物種類達2800多種,珍稀動物種類達20多種。江山風景區、龍崆洞風景區、東肖森林公園、云頂茶園等都是{jj1}的生態旅游勝地。新羅之旅賜于游人的是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感覺。三是歷史人文豐富。有mzd舊居、紅四軍司令部舊址等眾多革命遺址;有一批建筑年代久遠、雄渾古拙、氣勢不凡的民居古建筑奇葩——適中土樓群;有云遮霧繞、宛如仙境的全省高山叢林寺觀之最的天宮山寺觀建筑群和蓮花山、天馬山等一批知名度頗高、影響力較大的寺廟。四是民俗風情獨特。有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收錄的zm民間音樂“采茶舞”,有長盛不衰的間西漢劇、山歌戲、龍巖靜板,有閩西地方特色的“萬安背新娘”及于蘭盆會等。五是風味特產馳名。有飲譽海內外的龍巖沉缸酒,風味獨特的龍巖咸酥花生、萬安風鴨、洋魚、蘇坂蜜柚等。新羅區旅游業起步較晚,但我區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的發展,明確把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作為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來抓。2000年以來,我區旅游業發展迅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1、旅游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九十年代以來,我區舉全社會之力,多渠道增加投入。目前我區已投入2億多元大力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初步形成了一洞(中國4A級旅游區龍崆洞)、一泉(浮蔡溫泉)、一溪(九十九曲溪)、一湖(梅花湖)、三園(瑞華大觀園、東肖森林公園、小池云頂茶園)、四山(天宮山、江山、蓮花山、紫金山)的旅游格局。同時,通過大力整合全區旅游資源,重抓旅游景區(點)的精品建設及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強化宣傳促銷,開拓、鞏固、發展旅游市場,旅游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全區現有大型賓館20多家,床位近5000張,其中星級賓館7家;有旅行社18家;導游人員300多人;旅行社總經理、經理資格人員100多人,并組建了閩西快運、龍巖中元兩家旅游專業運輸車隊。2、旅游環境不斷優化隨著全區旅游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旅游景區、酒店、交通等配套設施得到根本性改善,形成了功能較為齊全、協調配套的供給體系。全面整治旅游市場秩序,規范旅游企業、旅游從業人員的經營服務行為,嚴厲查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游客的合法權益。3、旅游經濟指標逐年增長與此同時,全區旅游經濟指標也逐年遞增。2000年,全區共接待游客45.8萬人,旅游收入0.82億元;2001年,全區接待游客86萬人,比增87.8%,旅游收入1.06億元,比增23.8%; 2002年全區接待游客115萬人次,比增33.7%,全區旅游總收入2.6億元,比增145%;2003年因受非典影響旅游人數及旅游收入均有所下降,但全區接待旅游人數仍達105萬人次,旅游收入達2.5億元;今年1——9月,全區共接待游客103萬人次,比增65%,旅游收入2.1億元,比增24%。迅速發展的新羅旅游業,已實現由“接待事業型”向經濟產業型的轉變,其產業形象逐步鮮明,運行態勢良好,已成為我區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