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或拉丁名】:Sanna Leaf Extract
【產(chǎn)品規(guī)格】:8%,20%番瀉葉甙(sennosides)
【包裝規(guī)格】:25kg/紙板桶
【產(chǎn)品介紹】:本品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Cassia angustifolia Vahl Cassia acutifolia Lelile 的干燥小葉的棕色粉末狀提取物產(chǎn)品。
番瀉葉,異名旃那葉、瀉葉、泡竹葉來源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小葉。
英文名FOLIUM SENNAE,為刺激性瀉藥,通過腸粘膜和神經(jīng)從刺激腸蠕動,屬于猛藥,建議盡量少用。作用于結腸,一般幾個小時內(nèi)生效
狹葉番瀉呈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5cm,寬0.4~2cm,全緣,葉端急尖,葉基稍不對稱。狹葉番瀉草本狀小灌木,高達1米。雙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5~8對,具短柄;托葉卵狀披針形,長2~4毫米;小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對稱,無毛或幾無毛。總狀花序腋生,有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易落;萼片5,長卵形;花瓣5,倒卵形,黃色;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長,最下面3枚向下彎曲,花藥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彎曲如鐮,子房具柄,被疏毛。葉面淺綠色,葉背灰綠色,微有毛茸,無壓紋,質(zhì)薄而脆。均以干燥、葉形狹尖、片大、完整、色綠、梗少、無泥砂者為佳,葉小、色黃、有梗、多破碎、有泥砂者為次。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淺黃綠色,無毛或近無毛,葉脈稍隆起。革質(zhì)。氣微弱而特異,味微苦,稍有粘性。尖葉番瀉呈披針形或長卵形,略卷曲,葉端短尖或微凸,葉基不對稱,兩面均有細短毛茸
分布于熱帶非洲埃及。產(chǎn)于熱帶,東非洲的近海及島嶼上,阿拉伯南部及印度西北部、南部均有。中國臺灣、廣西、云南有引種栽培。
藥理作用
1、瀉下作用
2、止血作用
3、kj作用
4、其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