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zm的金屬工藝品有商的青銅器、戰國的金銀錯、唐的銅鏡和首飾、明的宣德爐、清的景泰藍。20世紀70~80年,又出現了鋁合金、鈦、鉑等金屬工藝品,并創新了腐蝕填漆、鈦陰極氧化著色及負氧離子鍍等新工藝。中國的藏、蒙、苗等少數民族的金屬工藝品也很zm。各個歷史時期的生產組織也各不相同。在古,金屬工藝品多為王公貴族所享用,尤其是貴金屬工藝品,更為宮廷官府手工業所壟斷。唐由于金屬材料的發展,出現了民間生產。宋已有銀鋪。元民間生產銀器增多。明、清兩民間制作金屬工藝品較為興盛,主要形式是前店后廠的銀樓,也有個體的工匠走街串戶加工制作。20世紀50年后,由工廠生產,商業部門經銷。
![](http://zs1.img-/pic/170257/p3/20170110141944_1901_zs.jpg)
金屬雕塑為什么會如此受歡迎呢?其實現在最多的金屬雕塑就是以銅為材料的雕塑了,比如說銅獅子、香爐等都是采用銅為材料的,而且是全部以銅為材料的。金屬雕塑之所以受歡迎這是有原因的,主要有兩點,一個是金屬雕塑相比石材雕塑更加的美觀,金屬雕塑可以按照工藝做成很多的顏色,而且金屬雕塑只要澆筑就行,也就是事先做好一個模子,然后將金屬熔化成液態的倒進模子里面就可以了,做工相對要簡單;再一個就是金屬雕塑更具有價值,像青銅時期流下來的那些青銅器可以說都是價值連城,現在金屬雕塑也是依然很有價值,可以說價值都是很高的。
保持銅雕原貌,有個收藏保管問題,銅雕在地下經過長期腐蝕氧化,質地已不堅固,特別是半脫胎銅雕,甚至比瓷器還易損,因此對銅雕妥善保存,防止出土后受損,對投資者來說十分重要。
出土的銅雕經常是泥銹混濁,紋飾不清,進行適當的清洗,讓泥土自行脫落,而后用小毛刷輕輕刷洗,遇到有影響紋飾的土銹,可用小竹簽慢慢剔除,切忌用銅刷或硬毛刷著力刷洗,更不能用利器清理打磨,否則會毀壞銅雕,而失去收藏價值。
![](http://zs1.img-/pic/170257/p3/20170110142011_4526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