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樓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為行省參知政事汪廣洋所建造。現在我們看到的樓是明萬歷年間重建的。鐘樓坐北朝南,宛如城樓,通高17米,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樓基以紅砂巖砌筑成一高大的方臺,臺寬14米,深12米,高7米,中間為拱券洞門,前后貫通。上層為四面開放式木結構,呈長方形,面寬11.8米,進深9.7米,重檐歇山頂。屋頂正脊兩端有一對相向倒立的鰲魚,脊剎為葫蘆珠剎。桁梁刻有“乾隆五十三年重建”字樣。

釉色豐富達百種以上,同時,它沒有鉛釉瓦釉面反鉛影響裝飾效果的現象。因此,西式瓦在現建筑上越來越得到廣泛應用。隨著我國城鎮建設的蓬勃發展,琉璃瓦、西式瓦的用量顯著增加,市場前景看好。琉璃瓦、西式瓦的生產工藝并不復雜,生產線設備可選用全自動生產線設備生產,也可選用部分機械設備和手工相結合的方式生產,全自動生產線設備自動化程序高,所需人工較少。采用部分機械設備和手工相結合的生產方式,投資小、見效kuai,所需人員也多一些。

適應寧靜:由于西式琉璃瓦獨特的工藝設計,使之具有良好的適應與降低噪音的性質,并且不長苔蘚,無需人工護理。
豐富的異性配件:為了使屋頂結構完整美觀,西式琉璃瓦帶有14種不用的主瓦配件,使建筑更具藝術氣息。
顏色選擇:西式琉璃瓦的釉面顏色,經過精心配制,可做出各種顏色。并且色澤鮮明,分有光,亞光,無光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