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對如何襯底、貼金、調色、襯色、淘取石色及熬煉桐油等工藝,都有具體規定和要求。色彩應用上,等級嚴格。建筑的色彩運用較強地表現出不 同朝的審美習慣。例如,南北朝至隋唐,宮殿、廟宇建筑多用白墻、紅柱,或在柱、訪、斗拱 上施以各種彩繪,青瓦或琉璃剪邊屋頂。宋、金的宮殿建筑,多為白石臺基、紅墻、紅門、紅 柱、紅窗、黃綠兩色琉璃瓦屋頂。

a)釉料的制備
將鉛丹或熔塊與生料嚴格按配方稱量好,入球磨機研磨,料、球、水為1:1.7:0.8,要求細度:生鉛釉0.04-0.06%,熔塊釉0.05-0.12%(萬孔篩余)。為保證釉有良好的流動性及防止沉淀,可加入電解質甲基纖維素。
b)施釉
琉璃瓦、西式瓦一般采用澆釉法或浸釉法。澆釉時要迅速,一次澆滿瓦面可保證釉面平整光滑均勻。釉的比重控制在1.5-1.7之間。應注意施釉后要及時刮凈底部。

仿古琉璃瓦滴水的制坯工藝分以下幾部分進行:
制作滴水部件純粹靠模具制作,行話叫托活。同樣的按預先的設計的紋理和尺寸準備好模具。制作時取下一塊坯料,大小差不多與滴水瓦件模具空間相當。取下后要揣揉幾下,增加坯料的柔韌性,將坯泥放入石膏模具中,磨具底面有設計好的花紋。要用力按實。才使花紋清晰。按實后,將模具倒扣,取出瓦件,之后用弓子沿底面進行切割。再將部件邊緣處抹平,滴水瓦件即告成功。還要進一步加工。將滴水瓦件與筒瓦的瓦身連接。最終制成一件滴水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