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s1.img-/pic/169544/p3/20170110090554_2039_zs.jpg)
zm的薊縣剖面最早于20世紀30年初為世人所知(高振西等,1934)。自此以后,從最初的“震旦系”到后來的“震旦亞界”,幾經(jīng)演變,終在20世紀90年初,這一厚近萬米的地層序列被確認為中國的“中-新元古界”標準剖面(中國地質(zhì)科學(xué)院天津地質(zhì)礦產(chǎn)研究所,1980;邢裕盛等,1996;陳晉鑣等,1999;全國地層委員會, 2001,2002)。其歸屬“搖擺”不定的原因,在于這一地層序列的地質(zhì)年學(xué)屬性在相當長時間里都未能得到有效且準確的標定。
![](http://zs1.img-/pic/169544/p3/20170110090732_2737_zs.jpg)
測年樣品巖石學(xué)特征
本次測年樣品均采自洪水莊-井兒峪向斜的南西翼(圖 1)。
樣品13WMS01-1采自薊縣縣城西郊、五名山主峰西北側(cè)前往盤山的公路邊。采樣點經(jīng)緯度:40°3′12.12″N,117°21′26.17″E。樣品巖性為灰白色斑脫巖,位于霧迷山組第四亞組即閃坡嶺亞組底部。采樣點所見巖性主要為薄層狀白云巖,夾大量黑色硅質(zhì)巖條帶或透鏡體(圖 2a,b),其間見兩層厚度為5cm左右的斑脫巖,沿著斑脫巖層發(fā)育相對較為茂密的植被。兩層斑脫巖之間相距10m左右,在下層和上層斑脫巖層分別采集樣品13WMS01-1和13WMS01-2。在附近白云巖層面上見有小型波痕構(gòu)造等,指示形成于淺水環(huán)境。
![](http://zs1.img-/pic/169544/p3/20170107082009_7159_zs.jpg)
同時需要討論的是,最近一些研究者在河北省寬城串嶺溝組發(fā)現(xiàn)凝灰?guī)r夾層,獲得其鋯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齡1621±12Ma,并將其作為該地區(qū)串嶺溝組的形成年齡(孫會一等,2013)。這里必須指出,該年齡值與其所處層位地質(zhì)時有很大矛盾(表 3)。因為它不僅小于該組上覆的團山子組火山巖鋯石U-Pb同位素年齡1637±15Ma及1641±4Ma(LA-MC-ICPMS,張拴宏等,2013)、大紅峪組火山巖鋯石U-Pb同位素年齡1625±6Ma(ID-TIMS,陸松年等,1991)及1622±23Ma(SHRIMP,Lu et al., 2008),而且也小于在薊縣剖面獲得的侵入串嶺溝組的基性巖床的就位鋯石U-Pb同位素年齡1638±14Ma(SHRIMP,高林志等,2009)和1634±9Ma(LA-MC-ICPMS,張拴宏等,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