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疊層石多數發育在較為穩定的淺水環境,穩定的構造背景能夠提供可能的堅硬基底以及足夠范圍的生長和分布空間。一旦穩定的構造背景經受變動,造疊層石微生物群落就不得不重新調整生存狀態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而這種調整的幅度有可能是超出造疊層石微生物群落所能承受的彈性范圍,從而發生衰減事件。超大陸的拼合與裂解屬于板塊構造活動的范疇,控制著陸塊高程的量度,陸地的升高和地殼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影響到太陽對地球的照射率、大洋的環流、大陸表面積的增減、全球海平面升降、大洋開閉、水體狀態以及古氣候變化,其影響是廣泛而巨大的。

這種由甲烷厭氧氧化導致的碳酸鹽沉淀作用一直持續到第二次大氣增氧事件之后,在碳酸鹽巖形成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大洋的增氧,促進了甲烷厭氧氧化作用的盛行和造疊層石微生物群落的擴張,整體上也推動了疊層石從古元古到中元古達到形態多樣性和豐度的{df}。在海洋含氧變革的初期,因甲烷厭氧氧化作用調節而導致的過度的或者貧乏的CaCO3沉淀都將擾亂疊層石中亮層和暗層的分布,從而制約疊層石的發育或者中斷疊層石的生長。

迄今為止在薊縣剖面這條華北中-新元古界標準剖面上,只有其長城系上部含有火山巖夾層的大紅峪組的地質年得到了jing確標定。本文在薊縣剖面鐵嶺組和霧迷山組分 別發現斑脫巖、并成功獲得其鋯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齡~1440Ma和~1485Ma,這標志著這條傳統的標準剖面上以碳酸鹽巖為主體的薊縣系上部的兩個重要組,從此也獲得了直接的、高精度的巖漿型鋯石U-Pb年齡的jing確約 束。